他開的這間鋪子,算是個雜貨鋪,里面的貨物主要就是來自秦國海商們的貨物,絲綢、瓷器、錦緞、霜糖冰糖、紙墨筆硯、茶酒鹽,甚至有鐵鍋等一些鐵器。
不大的店鋪的貨架上,擺滿了貨物,后面就是倉庫。
他的貨物其實都是跟秦商賒買的,定期結賬。
在獅子城,他的店鋪雖然不大,但也算是貨物較齊全的了,他的店鋪里售貨給林邑人,既可以用金銀交易,也可以用銅交易,甚至能夠以當地所產的一些土產以物易物。
洗漱好后,張保仔慣例的先又盤點了遍貨物,然后重新擺放整齊了下,看著那些貨他滿意的點點頭,然后打開鋪門。
把一塊塊的門板取下,然后在門外鋪在板凳上,于是門口馬上又多了兩排攤位,于是便能把一些貨物擺到門口來。
忙完這一切,天才大亮。
街道上已經有不少行人。
獅子城做為林邑的國都,人口不少,尤其這里還是一個重要的大港,是秦國海商出了交趾港后,南行的又一座大港,固此這里十分熱鬧。
不僅僅是南下的大秦海商,還有許多天竺的商人,甚至有波斯的商人和許多阿拉伯人,甚至還有來自泰西的羅馬人、法蘭克人等國商人。
自然也有許多扶南人、真臘人,以及昆侖海的那些黑膚卷發的昆侖人。
加上本地人的占人,使的林邑城十分的興盛熱鬧。
站在店鋪門口,張保仔打量著自己的店鋪上的那個招牌,‘張記百貨’。那四個字是父親親自所寫,張保仔雖也練過字,但確實寫的不怎么樣。父親就不一樣了,父親是隋朝府兵,老家原是中原的,出身不錯,是地主子弟,能文允武,可惜最后流落林邑不得歸。
“張兄,你要的貨給你補過來了。”
一名身著絲綢的秦國商人笑著走過來,張保仔看到他很高興,這是老朋友,曾經他就是在他的店鋪里做伙計,后來也是從他那里借貸了筆錢開起這雜貨鋪,甚至鋪里的貨都是從他家賒欠的。
“六郎哥哥來的這么早?”
崔六郎笑笑,“聽說你這邊有幾樣已經賣斷貨了,這不就趕緊給你補上。”
“派個人來就好了,怎么還親自來了?”
“順路來瞧瞧你這店經營的如何了,我可是在你這下了不少本,得多關心關心。”
兩人說著笑著進入了鋪子里。
崔六郎一邊放下帶來的貨,瞧了下左右無人,低聲道,“讓你查的事情如何了?”
“我昨晚回家里吃飯,跟我家老爺子談了許久,六郎哥哥要的消息,我都打探到了。現在城里的禁衛軍,還有兩千人,另外三千都已經分批調去北上增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