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大夏也會見諸侯,設十八郡,諸侯郡十五,正郡也設立了三個。
三正郡為姑墨郡、月氏郡和條支郡,三正郡自烏滸河而下,南北一線相連,扼守的也正是重要的絲路交通線。
皇帝在大雪山下(興都庫什山)與波斯皇帝庫思佬二世會盟,波斯皇帝出波斯國境跋涉千里而來。
波斯皇帝帶來了兩萬近衛軍隨駕護衛,其中就有強悍無雙的波斯重裝騎兵,不過當波斯皇帝看到大秦皇帝身邊,同樣有一支強悍的重裝騎兵后,就收起了那份炫耀之心。
波斯有精良的索子甲,可大秦的明光甲也一樣十分精良。
更別說,秦軍還有彪悍的陌刀重步兵,以及攻城無雙的神機大炮。
波斯皇帝對大秦與羅馬的盟約有些不滿,抱怨大秦皇帝不該讓突厥人為羅馬效力,而羅成笑著以突厥只是大秦的藩屬,朝廷并不會過多干涉他們為由敷衍過去,這讓庫思佬很無奈。
當波斯皇帝提出要大秦皇帝下旨制止突厥出兵協助羅馬時,羅成卻提出要讓波斯把大夏南面直到大海的那片沙漠戈壁劃給大秦,皇帝的理由是這樣一來,大秦在大夏以南也有出海口,將來海陸絲路相連,能讓大秦與波斯的貿易更上一個臺階。
畢竟那片地區以前也曾為貴霜、厭達等擁有過,而且這片地方也很貧瘠,不過面對這無理要求,庫思佬直接拒絕了。
真要算起來,那波斯還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擁有過吐火羅,在這里設立過行省呢。
說到最后,波斯也頂多愿意維持現在的邊境線,承認大秦對原來突厥攻滅厭達后所占據的吐火羅之地的繼承權,包括后來突厥滅厭達后不顧盟約,把本該分劃給波斯的那一半吐火羅之地又搶走的那部份,也愿意承認歸大秦。
波斯皇帝只希望能夠得到大秦的支持。
不僅限于大額貸款以及軍備的出售,還包括其它商貨的全面貿易,他們更希望是能得到秦軍的直接支持,尤其是希望得到大秦遠洋貿易艦隊的支持。
這支遠洋貿易艦隊,原是南海艦隊一部份,后來單劃出來,實力強勁,擁有大量新式的寶船,遠洋航行性能優良,且武裝出眾,波斯希望得到這支大秦遠洋艦隊的加入支持,以便他們在即將進行的君士坦丁堡圍攻海戰中,對羅馬取得絕對優勢。
為了能夠得到這支精銳的遠洋武裝艦隊的支持,波斯皇帝愿意拿出極有誠意的雇傭費用。
可不管波斯皇帝愿意拿出多少金幣來,羅成都不愿意,哪怕最后波斯皇帝咬牙提出,愿意把大夏南面波斯邊境劃出一片地來,羅成都沒同意。
波斯皇帝雖愿意劃出那么幾百里地來,可兩國那處邊境,是大沙漠和戈壁灘,只有少量的小綠洲,這么幾百里地,離海岸線又還遠,本就只有一些部落牧民居住著,這種幾乎相當于無人區的緩沖邊境線,要來何用。
既然波斯不肯真正的給地盤,光給一個五六百里的大沙漠,皇帝是沒興趣的。
這次的會盟足足持續了一個多月時間,直到羅馬皇帝希拉克略已經請統葉護率領著突厥大軍出高加索,殺入波斯邊境,庫思老才不得以結束會盟。
最終波斯也一樣沒能得到秦軍的直接出兵支援,大秦皇帝只是給波斯借了一大筆貸款,然后雙方談定了一大筆寶船戰艦的采購合同而已,不過這批戰艦要完成交付,最快的一批也得在三年之后了。
這對于波斯來說,有些無奈,但也只能如此,最終羅成與庫思老二世簽定了大秦帝國與波斯帝國的兩皇盟約,劃定了疆域邊界,庫思佬二世承認了大秦對原突厥在吐火羅的全部地盤,并且還大方的附贈了南面那五百里大沙漠的一半給大秦。
在完成了盟約后,庫思佬皇帝便帶著從羅成這里購買到的三千套大秦具裝甲騎套裝,匆匆的返回波斯。
而皇帝也開始北返。
皇帝北返到蔥嶺時,勃律國再次發生內亂,國都被攻破,國王與王室盡被屠光,勃律叛軍甚至圍攻大秦在勃律的軍城駐兵。
皇帝接到勃律秦軍求援信后,干脆揮兵越過蔥嶺走廊(瓦罕走廊)直接殺入了勃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