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家大業大,組多,今年又開了新大樓,戚彤雯費了一會兒功夫,才找到神經外科七組的辦公室。
辦公室的值班醫生告訴她“老師好像在病房”
戚彤雯一進病房,喲,人還挺多。一間病房里三張床,最里面那張床就是戚彤雯要看的病人301。此刻,301和他的家屬正被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包圍。
戚彤雯當時就覺得不妙,她怎么忘了現在是麻醉科術前訪視的時間,腦外科現在把她叫過來,顯然不是什么好事。
“這位是我們心內科的醫生。”腦外科醫生向病人介紹道。
他十分熱情,把病人在院外做的檢查報告拿給她“你看看他這個心臟情況。”
戚彤雯一邊翻一邊詢問“明天準備做什么手術”
麻醉科敢怒不敢言的眼神已經掃過來。
“一個小手術,明天先局麻做個造影,然后做搭橋。”腦外科補充道“這個病人平時身體都蠻好的,每周還游泳呢”
一般來說介入是內科做,搭橋是外科做。但由于醫院的腦外科太強勢,介入和搭橋都是腦外科來做。
像介入手術,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內科外科乃至介入科都可以做這一類的手術。至于誰來做,就看誰的話語權更大。
麻醉科的小姑娘忍無可忍,但說出口的話卻是那么沒氣勢“兩位老師,這個人一個月前才發過腦梗,做了溶栓治療,不適合上麻醉”
病人和家屬都不懂,他們慕名而來,自然最信任腦外科的醫生。在他們看來,只要主刀醫生說能開,就一定能開。
腦外科擺擺手“問題不大,你這個身體情況呢,我們再商量一下。”
有些話不適合在病人及家屬面前講,于是三位醫生回到辦公室。
麻醉科的醫生資歷最輕,她說“這事兒我做不了主,你們如果執意要麻,我要請示上級。”
腦外科問“你上級是誰我給他打個電話。”
“宋主任。”
“”腦外科疑心自己聽錯了“他不是心臟組的嗎”
小姑娘不卑不亢“宋老師現在是總院麻醉科的總咨詢。”
戚彤雯不禁心里松了口氣,她雖然是內科,和麻醉科的人打交道不多除了病房急插管的時候,但也耳聞過這位宋主任的名字,聽說為人極為強勢,也不懂得變通。大約是身后有人撐腰,哪個外科的面子都不買賬。
外科提起他都是又愛又恨,愛是因為他專業素養確實夠硬,大家都能放心地把手術交給他。
恨是因為他停手術停得太多了,以至于麻醉科的大領導都看不下去,傳聞曾找他談話“小宋啊,你也要給人一點面子。”
好了,不用她做這個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