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偌大一個魔窟,上有穹頂百丈,下有血河湍急。
血水中十來具枯骨,筑成河中僅有的幾處潦草落腳之地。
只聽得一串桀桀怪笑,幾尊大魔從半空掠下,站到了洶涌血河間,白骨髑髏上。
其余大小魔修,仍盤坐在山壁龕位間,于暗處交相私語,也無人顧得河中骸骨被血水反復沖刷,好似生前。
隨著時辰一至,魂幡鼓滿,陰風長唳,昏暗中一雙雙怪目,齊齊往下睥去
為首的魔頭已有三四千年魔功修為,自號黃幡古魔,行事一貫孤僻。如今眾目睽睽之下,也只將手中卷軸法器一揚,叫卷身展開,漫布洞窟;隨后復出一掌,往長卷上全力灌注魔氣。
只見卷面上無數魂印接連亮起,而后幻化成一個個身長寸許的人形,在卷面下奮力掙扎,只為早一刻破紙而出。
短短一刻,無數人形先后掙脫長卷,或高或低地浮于半空,衣冠配飾清晰可辯。
細看才發覺這一尊尊人形化身,幻化的是鈞天九重之下,所有上仙、地仙、散仙的真容。
若非魔窟中陰風未住,瘴氣未歇,這滿目的道骨仙風煌煌威靈,遠勝人間凌煙閣,定是上界聚仙臺。
黃幡古魔身旁,有嘴巧的五瘟使者先定場道“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天道蒼渾,長抑天驕,永舉天魔”
在場魔頭,都知他誦念的是萬魔典一切綱要之首。
說的是魔修如何循天道而生,奉命平衡大道氣運、阻礙天驕仙途的。
魔典至理一出,此時自然仔細聽著。
使者又道“諸位魔君百年之前,也是在此地定契立誓,各自挑中了憎惡的仙修。一旦對方修行有所進境,便作為心魔現身阻礙。
“百年之中,有為魔界立功者,已叫血河中新添仙人骸骨;也有一事無成者,難堪大用。今日群魔齊聚一堂,便是要賞功罰過,重新定契領命,好叫擅長之人做趁手之事。”
五瘟使者說到此處,一雙黃睛先四下環顧一圈,吊足了胃口,而后才手捧名錄,從排名第一的上仙開始唱名“栴檀上仙微生闋,位列鈞天九重上仙榜第一人,百年之中,接連勘破三重大境界,飛升第五重天螢惑天,自立洞府。”
隨著使者話落,半空中萬萬幻身皆黯,只留叫到的那一尊幻象神光暴漲,獨占鰲頭。
但與其余化身悉數不同,這尊小幻象,只能窺見一具神光熠熠的綽約輪廓,真容形貌皆是云遮霧繞。
在座魔頭修行多年,倒也聽過個中原因傳聞栴檀上仙有顛倒眾生之貌,素來吝惜叫人看見真容,只愿逞才智卓絕、功法高深之能。
有不少栴檀擁躉,都曾賭咒發誓,說這位仙君尤為孤高自賞,剛踏入散仙境界,先急急煉了三樣自用的法寶。
其一面帛,名曰“不須見”。祭出法寶后,臉龐如重紗罩面,半分不肯叫人窺探真容。
其二頸珠,名曰“不必聞”,由七寶瓔珞串起,纏繞在玉頸之上,絲絳沒入青衿,一句不肯叫人聽見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