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號,正式商演的前一天,整個話劇院都忙翻了天。
劇院門口正在布置,紅艷艷的氣拱門裝好后,李禮又去劇場停車位看了下,這停車位貌似不夠啊!
李禮得到通知將要來看首映的重要客人,就五六十位,劇院本身就沒有幾個停車位,而且,這一代是著名商圈,別說停車了,開車都費勁,堵死!
李禮前幾天在劇院附件繞了好幾圈才找到停車位,然后步行十來分鐘才到劇院。
黃小敏這時匆匆而來,“李老師,咱們的首映禮紀念版T恤衫到了,果果問您需不需要您簽名?”
“這個倒不需要,誒,問你個問題,如何解決停車位的問題?畢竟明天可是有一些重要賓客的。”
黃小敏看了看眼前可憐巴巴的20個停車位,然后抬手指向劇院后面的一處小區,“去租一天啊!”
“租?對哈!可……人家停哪?給人家100塊人家也不能倒出車位啊!”
“那咱就刷臉嘍!”
“這不合適吧?給票吧,今天晚上找人去跟車主們商量商量,可不可以以票換一晚上的車位,錢也可以。當然不強求,有愿意幫忙的咱好好謝謝人家,不愿意幫忙的咱也要理解。千萬別有任何的不愉快,畢竟咱們是有求于人。”
黃小敏剛去安排,突然有一對情侶操著外地口音道:
“李老師您好,我們是從航州飛來的,特意來看您的演出的!”
“很開心能見到李老師,我和我男友都是您的鐵粉啊!”
李禮忙道:“謝謝啊!”
男青年道:“您家旁邊的這個賓館全住滿啦,全是外地來的觀眾,我們提前一周在美團上訂房,結果沒有!然后又看了下您家附近的另外兩家賓館,都訂出去了!”
李禮啞然,原來劇院開業,最受惠的還真是旁邊的賓館……你說這尷尬不尷尬?
此時劇院里所有人都在忙活著,有一絲不茍地擦拭座椅的,有試音響的,還有不停拍照喜氣洋洋發朋友圈的,此時最忙的就是前臺了。
兩位前臺接待手里的電話仿佛就沒放下過:
“您好,吉森大劇院歡迎您的致電……不好意思,售票窗口也一張票都沒有啦!……”
“先生,真的沒票了,我們暫時沒有加場的計劃,請您關注森藝或者李禮的微博通知,您也可以留下您的聯系方式,如果下周有加場的話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您!”
……
一位前臺見李禮走了過來,忙道:“老板,我今天嗓子都說冒煙了!全是來咨詢的電話啊!都問咱們有沒有加場計劃,咱們下周有沒有啊?”
關于加場演出,李禮暫時沒這個打算,他想等三場演出結束后,看一看觀眾們對這部劇的口碑,然后再進行必要的調整,如果觀眾沒有什么意見,那么演出繼續進行,爭取做到一周兩三場。如果觀眾對演出有比較明顯的詬病,那么李禮將會看情況做適度的修改。
李禮從來不認為自己的作品無懈可擊,有些疏忽之處是正常的,重視并征求大眾的看法,這是任何一個創作者必須虛心去做的,況且現在做的又是市場性質的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