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李禮特別為觀眾們定做了一款紀念版意見簿,意見簿是活頁的,觀眾們寫下建議后郵寄給話劇社,不管是否采納都會有回信,并在回信中贈送有些賀卡等小禮品。
李禮為了收集觀眾意見,特別成立了客服部,當然客服部還有其他的工作。
李禮為了話劇社的發展簡直耗費了心神,為了讓觀眾們變成話劇社的“自家人”也是苦心思量。
李禮有個很牛逼的舅舅是哈佛畢業的,他曾說現如今有些節日的時候,他還能接到母校的賀卡和祝福,這也是為什么哈佛成為受捐款額度最多的大學的原因之一——這種感覺就是,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母校與你同在。
咱們國內甚至有個別大學則是:畢業了趕緊滾蛋!床墊給我留下,什么你花錢買的?不留下不給你畢業證!
李禮希望給觀眾留下的感覺就是:這晚不是僅僅買了一張票看了一場話劇走個過場而已,還要給彼此留下一個特別的回憶,讓商業話劇充滿人情味兒!
晚上10點,所有的開業準備工作已經就緒了。
辦公室內,關于是否請開業典禮嘉賓的事情,大家意見不一,李禮傾向于不請,不過大家認為開業典禮沒有嘉賓表演總感覺不喜慶。
李禮道:“請表演嘉賓也可以,但咱們請什么?請歌手唱歌?請模特T臺走秀?請二人轉表演?這吵吵鬧鬧的都和話劇社的氣質不搭啊!”
“舞獅子呢?”
“舞獅子不是咱們的習俗,市民興趣不大。”
張果果郁悶了,“現在還不讓在市區內燃放煙花爆竹,要在沒有嘉賓弄一下氣氛的話,那開業就太沉悶了。”
曹君也道:“對啊,人家開業都熱熱鬧鬧的,咱們也不能太冷清啊,剪個彩就開業多少有些寒磣吧?”
李禮頭疼不已,“不管怎樣,也得和咱們話劇的氣質搭一些啊!”
張果果眼前一亮:“有了!咱們可以錄制一些明星道賀的短片,然后在咱劇院的大屏幕上循環播放。”
李禮:“這樣好么?有些俗吧?”
“怎么不好?再說觀眾一定愿意多看幾眼,效果絕對不亞于模特T臺走秀!”
大家一致認同,而且也別無更好的方法,李禮只好給個別熟悉的明星發了請求,然后又在幾個明星群里發了“求助信息”。
結果還沒到深夜12點呢,李禮就收到了二十多條道賀的視頻,其中還有兩個和李禮只有一面之緣的人發來的……
視頻里他們是這么說的:
“……作為李老師的哥們兒,我衷心祝福李老師財源廣進……”
“……祝我的好兄弟李禮在藝術的殿堂里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