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屑的驚聲質問讓外面一名女使快步走了進來。
隨著女使打起青竹簾,那股氣味頓時愈發濃烈,繚繞煙霧也隨之漂浮入內。
玉屑急聲又問“你們在燒什么”
“玉屑姑姑稍安,只是在門前燃了些艾草而已。”女使拿安撫的語氣解釋道。
玉屑緊緊抓著身側薄毯“艾草為何突然燒這個”
“端午燒艾,有祛病驅邪之用。”女使溫聲道“因見玉屑姑姑近來心神難安,便想著燒上一燒。”
“端午”玉屑忽然有些怔怔地看向窗外“今日是端午嗎”
見她平復些許,女使也露出笑意點頭“正是呢。”
“每年端午殿下若在京中,也會讓人燒艾的”玉屑聲音逐漸微弱如囈語“且會使我去水云樓取菖蒲酒回來唯獨水云樓釀出的菖蒲酒,最得殿下喜歡。”
女使于心底了然嘆氣,這又是在念叨些半夢半真的舊事了。
這位玉屑姑姑曾侍奉在崇月長公主殿下身邊多年圣人命她們貼身照料這位神志不清的玉屑姑姑,為善待長公主殿下舊人是真,提防對方半瘋半傻之下出去胡言亂語影響已故長公主殿下清名亦是一重考量。
所以,是安置也是監視。
但玉屑姑姑也算省心,腦子雖不清楚,不時會有失控舉動,但卻從不肯離開這座長公主府,整整十二年,一次都不曾出去過。
玉屑姑姑眷念舊主之心尤甚,她們看在眼中,便也多兩分敬重。
“水云樓,菖蒲酒”玉屑坐在榻上,口中斷斷續續地自語著。
女使并不知她口中的水云樓正是未改名前的登泰樓,也不在意她這些真假癡幻不分的碎語,見玉屑平靜下來,便安心退了出去準備早食。
玉屑呆呆地望著窗外,嗅著鼻尖的艾草香氣,控制不住的顫栗從指尖而起,蔓延至全身。
佳節思親,更易念起舊人舊事,那些想遺忘而不得的舊時畫面,在那艾草氣味的催化下,在她腦中翻涌不止。
水云樓里不止有菖蒲酒
玉屑眼前再次閃過那個熟悉到刻進了她骨子里的暗號圖紋。
可那個暗號早該與殿下一同消失了才對
玉屑面上忽然又涌現劇烈的不安,她猛地下榻,快步出了臥房,不管不顧地用手去撲滅那正慢慢燃著的一把新艾。
“玉屑姑姑”
女使慌忙走了過來,將人拖抱住。
另一名女使則趕忙將那艾草拿離此處。
玉屑尖叫掙扎著,一雙眼睛再次陷進了混沌癲狂之中。
今日的登泰樓外,也依著習俗在大門邊插放了新鮮的艾草與菖蒲。
崔瑯今日穿一身新裁的藕粉色錦袍,頭發束得極整潔,腰間佩玉,手執折扇,很是神采飛揚。
他此刻站在酒樓門外,滿面喜氣地等著迎候來人。
陪在他身邊的一壺小聲道“郎君這般喜氣模樣,不知道的只怕還當今日是您大喜之日,您身為新郎官兒在此迎候賓客呢”
崔瑯手中快扇了兩下折扇,得意道“我贏了國子監的端午擊鞠賽,這不比當新郎官可喜可賀么”
又不免嘆一聲“偏我姓崔,這新郎官兒便還真沒什么可當的,顛來倒去也只能娶那幾家的女郎,成親真也不見得是什么喜事呢。”
一壺“這話您可別亂說”
崔瑯“嘁”了一聲“怕什么,父親今日又不在”
提到此處,不由滿懷期待地望去“也不知長兄能不能過來呢。”
說著,他忽然收起折扇朝剛下馬的一名少年招呼道“胡煥,這兒呢”
那胡姓少年見到他,將馬交給仆從,笑著大步走了過來。
很快,崔瑯邀請的其他同窗們也都陸續到了,包括那日敗在他們手下的四名玄隊學子也來了三個。
四個到了三個,崔瑯卻猶不滿足“怎還少了一個呢”
難道是他堂堂崔家六郎的誠意與風度還不足夠打動折服對方嗎
“祈兄也要來登泰樓的,只是他得了”其中一人剛開口要解釋,只聽忽有嘈雜驚訝之音響起。
“魏侍郎”
“是魏侍郎到了”
崔瑯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