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妥當后,常歲寧臨出門之際,忽聽仆從通傳,道是喻公來了。
常府外雖有官差守著,但他們并無權干涉阻攔客人登門,更何況來人是司宮臺總管。
常歲寧本已出了居院,聞言便直接去偏廳見了喻增。
見到她的裝扮,坐在那里的喻增遂示意左右退下。
“你要出門”喻增擰眉問“打算去作何”
他平日待人便無好臉色,眼下又值如此關頭,那雙狹長的眼睛便更添幾分沉冷之氣。
常歲寧并未坐下,只粗略答道“去辦些事。”
“你又要去冒什么險”喻增眼中寫滿了不贊成,訓斥道“如今是何局面,你還看不清嗎難道一定要將自己的安危也搭進去才肯死心嗎”
常歲寧明白,他這些難聽的話是出自一位長輩的好意,至少絕大部分用意是如此。
所以她未有反駁,但也未答他的話,而是問“喻公今日自正門而入,未曾掩人耳目,所以是奉圣命而來嗎”
看著那頭腦思緒敏銳清晰的少女,片刻,喻增才道“有一半是。”
近日他試探過圣人的態度,試著于圣前替歲安盡力謀得一條生路,但圣人的態度已無轉圜余地,他便知有些路注定是走不通了。
所以,他今日才會親自過來見這個固執的女孩子。
圣人似料到他會有此行,竟讓他從中傳達一言
“那日你于大理寺外,稱已查到真兇,圣人遂令我問你,可知真兇何人,可有證據在手,若是有,可允你今日隨我一同入宮面圣,當面陳明此事。”喻增先將原話傳達。
但他并不解圣人此舉之意。
真兇何人,雙方心中都有答桉,既圣意已決,為何還要聽這個孩子親口“陳明”
還是說,這個孩子身上,另藏有圣人在意或忌憚之事
廳外雨聲喧囂,常歲寧將眼睛垂下一刻,掩去其中情緒。
這是給她替阿兄證明清白的機會嗎
彼此心知肚明之事,她要如何“證明”要拿出什么樣的誠意才能“打動”那位圣人譬如,承認她是李尚嗎
可即便她將此“誠意”擺出,跪下去求對方,又能換來什么可以將清白還給她阿兄嗎
當然不可以。
她能對明后做出最大的妄想,便是對方或會大發慈悲私下放她阿兄一條生路,罪名仍還是阿兄的,阿兄會在人前死去,至多變成另一個人活下去
而之后,明后就可憑借這一點恩情,掌握住她所在意的人和事,及所謂母女身份的天然枷鎖,順理成章地重新掌控她的一切。
常歲寧重新抬起眼睛之際,對喻增道“我不去。”
若非要選,她寧可去選榮王世子,至少不必跪下相求不是嗎。
且雖是同樣自投羅網,但相較明后,榮王世子還能更好掙脫一些。
喻增看著她。
常歲寧“便替我回稟陛下,我沒有什么像樣的證據可以拿到御前證明什么,此前在大理寺外不過是隨口說來誆人的。”
喻增“那位馮家娘子是否在你手中”
“在或不在,已無意義了。”常歲寧道“總之宮中我不會去,我恐有去無回,被拘禁或是滅口。”
聽得如此直白之言,喻增沉默片刻,道“我雖不解圣人用意,但不去也好。”
“那喻公的另一半來意是什么”
“我來時去過大理寺了。”喻增聲音低了些“自又添人證后,歲安于牢中受了重刑。”
常歲寧握緊了手指。
此前桉件停留在僅有“物證”的層面之上,加上由姚廷尉主審,便未曾出現嚴刑逼供之事,而現下
這是要嚴刑拷打,逼她阿兄認罪了。
“阿兄認了嗎”
喻增搖頭。
想到那少年滿身血污的囚衣,喻增道“歲安心性過直但再這么撐下去,只會令他平白受苦而已,最終這罪名還是會落到他身上。”
他看向始終站在那里的少女“歲寧,如今能勸得動他的,或許只有你了。”
“所以,喻公想讓我去勸阿兄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