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歲寧與肖旻,率大軍離開汴水后,令大軍暫時在汴州城外扎營。
徐正業已經伏誅,捷報已送往京師,待接下來仍有許多事務需要料理,戰船的修繕非一兩日便可完成,士兵也需要養傷。
再有,此事尚不算真正結束,洛陽城內尚有徐正業的同黨在,但此中牽連士族大家,故而還須等圣冊帝示下。
以及之后大軍的去向等決策,也還需與京師商議后才能有決定。
在此之前,常歲寧的任務便是帶著將士們好好養傷。
來汴州,是因胡刺史再三盛情相邀,而她確也存有蹭飯之心。
此刻,大軍與徐氏俘兵安置在城外,常歲寧與肖旻,及崔璟一行,僅率兩千將士,隨胡刺史進了汴州城。
胡粼坐在馬背上,在前側方開道,心潮一時澎湃,頗有榮歸故里之感。
此番大敗徐軍,雖不是憑借他個人的真本領,但將寧遠將軍請來汴州城做客,卻是實實在在全憑他一人之力。
須知,在此之前,前有汴州城中官員去信,后有他家中女眷再三令家仆傳話,讓他不管用什么辦法,一定要將寧遠將軍請來汴州城。
為此,一向賢淑的夫人甚至不惜對他說了重話如不能請來寧遠將軍,想必郎主自己也覺無顏歸城吧
言下之意他聽得清楚,分明就是若不能將寧遠將軍帶回來,你也別回來了哈。
而現下初一進城,胡刺史便明白了自家夫人話中真意。
有那一紙傳遍四下的檄文為引,再加之險些失家的劫后余生之幸,城中百姓對寧遠將軍的推崇,可謂洶涌熾熱,空前絕后。
十六歲初上戰場尋父,即殺徐賊麾下大將,力護和州。
而后又親手擒殺反賊李逸,阻去了一場更大的動蕩。
而今初才年滿十七,一紙檄文天下知,揚言七十三日殺徐賊,便當真說到做到,果真提來了徐賊首級,未曾辜負那些處境艱苦流離的百姓對她抱有著的、近似于救命稻草般的荒誕希望,也不曾給那些諷刺嗤笑者口中輕視之言成真的機會。
她以事實踐諾,給了凡是看過聽過那張檄文的天下人一個交待。
亂世中,恰需要這樣一位充滿神秘色彩,于一夕之間橫空出世,可為常人所不能為不敢為,而又肯救萬民于水火的英雄,蕓蕓蒼生的目光追隨著這樣的英雄,即等同追隨著他們心中的希望。
今日,汴州城萬人空巷,道路兩側堆滿了爭相競放的春日鮮花。
看著那些百姓們投來的目光,何武虎的眼睛都直了。
他活了大半輩子,還是頭一回被人拿看待英雄的目光瞧著呢。
這種感覺真是那個味兒
這種滿足感,是無論攔路搶人多少錢財都比不上的。
這就是干正事,走正道的美妙之處嗎
看著漫天飛來的鮮花,何武虎一時不由得沉醉其中,好似偷喝了王母宴上宴請眾仙的瓊漿玉液。
為啥說是偷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