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離面露恍然之色,而后問“那常娘子可接受了”
宋顯“嗯”了一聲,頓了一下,才又道“不單欣然接受了,還問我”
她還認真地問“那宋大人如今是不是想拜師了”
彼時沉默了一下的宋顯,此刻將此言復述。
譚離一怔之后,忽而哈哈大笑出聲“那揚之你是如何答的”
“我言”想到拜一個小姑娘做老師,宋顯雖早已沒有輕視之心,但正常人的情緒他還是有的,此刻臉色紅了紅“我言,待她回京之后,便擺拜師酒。”
畢竟那時氣氛到了,他若拒絕,會顯得他的致歉很沒有誠意。
譚離再次笑起來,儼然已做好了蹭一頓酒席的準備,但旋即又覺惋惜,拍了拍宋顯的肩“可惜揚之這位老師大抵要長留江都抗擊倭寇,一時半刻怕是回不來這頓拜師酒,便只能先欠著了。”
宋顯勉強扯出一個不知是慶幸還是憂心的笑。
同宋顯分開后,譚離回到住處,便見到了托人從鄉下接來京師的父母。
譚家父母見到光宗耀祖的兒子,歡喜的熱淚盈眶。
夫妻二人拉著兒子去房中說話,關切又好奇地問起譚離此次去往洛陽賑災的見聞。
譚離這才解下包袱,將包袱打開后,取出一只錢袋,嘩啦啦地倒出了一堆銀子。
從未見過這么多錢的譚家父母頓時色變,怎么賑個災,反倒將自己賑富裕了
雖說雖說也聽過,人一旦做了官,便容易失去本心,可兒子被腐蝕的未免也太快,太急了吧
光宗耀祖的勁兒還沒過呢,總不至于就直接快進到抄家滅族了
譚父痛心疾首地脫下了草鞋,往鞋底“呸”了一口唾沫,正要揍不孝子時,只聽那不孝子邊躲邊喊冤“這都是兒子憑自己的本領賺來的”
譚母已在抹淚“兒啊,哪個貪官不是這樣認為的”
“不是,不是”譚離抱頭鼠竄,邊道“這是兒子從同僚們手里賺來的”
此行賑災,他一路抄記的手冊上至地貌,下到為官處事之道,甚是詳具,同僚們害怕落后于他,唯有花錢買個心安。
如此發家之道,他自己此前也是不曾料到的
另一邊,面圣交差之后,湛侍郎尋到禮部,也得以向太傅交差“學生總算未負老師所托,將他們一個不少地帶回來了”
只是湛侍郎本人略顯疲憊月子里帶著十多個奶娃娃的產婦什么樣,他此刻便什么樣。
這幅神態令一貫嚴苛的褚太傅也不忍再出言刺激,催著人回去洗塵歇息。
但若說句心里話,褚太傅覺得,人能平平安安地回來,倒也不能說全是湛侍郎和那些苗苗們的本事
還得是他學生,要不是他那學生暗中替那些中原士族們謀得了一線生機,那些士族被趕盡殺絕之下,還不知要如何發瘋反撲,玉石俱焚呢。
有些時候,恰當地給別人留下一條活路,實則也是給自己的。
說來,起先并不準備給那些士族們留任何活路的李獻,今日似乎也跟著回京了。
此時的李獻,正跪在御前請罪。
他“自認”當初在洛陽時行事多有不當,激起了天下讀書人不滿,實乃一大過錯。
末了,他將頭叩在地上“獻行事不妥,請姨母責罰。”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