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爭破了頭的眾人,宛若白蓮的白校尉,和氣地同肖主帥出謀劃策“手心手背都是肉,主帥若想要一碗水端平,不落下埋怨之辭屬下倒是有個公正的法子。”
聽著這“屬下”二字,肖主帥心中一陣鈍痛,對方跟著寧遠將軍撿功勞,再見面時,倒不知誰高誰低了。
肖主帥壓下紅眼病發作的惡念,側耳傾聽了白校尉的提議,并且將其采納。
于是,當日的大營之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中了,我中了”
有人抓著手中寫有“常”字的字條,哈哈大笑,欣喜若狂,頗有范進中舉之風儀。
是了,白校尉那個公正的提議,即是抓鬮,去留全憑運氣。
抓了空白字條的,縱然心中頹然不甘,牙都咬碎了,但也很快做好表情管理,來到肖旻身側,其中有武將不以為意地哈哈一笑“去留都好都好”
同樣也在強顏歡笑的肖旻看在眼中,只覺對方圓滑的叫人心疼。
無論如何,分歧總算被壓下了,一切落定后,便到了肖旻率軍歸京之時。
大軍動身的前夕,近日忙得脫不開身的常歲寧,依舊親自來了軍中相送,為一眾一同出生入死過的將士們踐行。
常歲寧剛與江都官員們議完事,便帶著何武虎等人騎馬趕了過來,身上穿的還是官袍,只是摘下了官帽,濃密的發髻只以一支白玉簪挽在頭頂。
聽聞寧遠將軍前來,營中將士們大多激動驚喜。
相較于民間百姓對常歲寧那些神乎其神的事跡追捧,他們對常歲寧的推崇,要來得更加扎實牢固。
寧遠將軍的事跡,距尋常百姓很遠,但離他們很近。
此前他們跟隨李逸之時,戰事進展不利,軍心消沉,被迫內斗,是這位橫空出現在常大將軍身側的少年女郎,扭轉整合了局面。
而后便是整肅軍紀,改換練兵之法,又帶著他們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乃至在極短的時間內布局截殺徐正業,取得大捷。
這些不是傳說,是真實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
他們能得以平安歸京領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寧遠將軍。
此刻,無數目光堆砌之下,讓那個緋袍女郎在這本該以男子為尊的沙場之上,立于了有別于常人的崇高之處。
常歲寧帶來了那幾壇御賜的風知釀。
江南能夠平定也好,她的顯赫功業也罷,皆非她一人所建,而是眾將士們共同交付血肉性命博來的結果。
她拎起一壇酒,拔下酒塞,先敬了戰死的同袍亡魂。
潑天的酒香在灼灼晚霞中翻涌著,卷著晚風,于這天地之間,沖開了一條慰藉亡靈的遠途。
常歲寧拎著空了的酒壇,與肖旻一同望向遠處天際。
余下的五壇酒,常歲寧令人倒入了井中,軍中將士,無分高低上下,皆共飲此井水。
井水冰涼甘甜,入口酒香仍存,前路迢迢,再見之期未定,而他們將永遠銘記這碗踐行酒。
放下酒碗之時,有許多將士忍不住紅了眼眶。
此情此景下,常歲寧也破例飲下了這碗酒。
喜兒心中忐忑,雖說此酒是混進了井水中,廚娘燉魚時放的都比這多,但女郎的酒量淺到駭人聽聞,由不得她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