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能斷定她粗心大意,是個好糊弄的嗎
不,顧修心內的感受恰恰相反。
對方之所以滿意,是因族中推舉出來的子弟,個個皆是有真才實學之輩,得了蔣海那句“如捋槐葉一般”的痛心之言提醒,他又豈敢濫竽充數
當下這常歲寧的反應,正是印證了此一點她連他顧家藏書何幾都能估算出個七七八八,又豈會不知他族中真正可用之人是哪些
但讓顧修沒想到的是,常歲寧并未直接將人留下
“多謝顧族長今日慷慨贈書之舉,來日我必讓人為貴府記碑,以彰顧家之德。”
末了,常歲寧又道“名帖我亦收下了,諸君便請回吧,之后有要事請教時,再請諸君前來相敘。”
顧家族人皆是一愣。
這是何意
他們包袱都帶來了,結果對方又放他們回家了
不是要留他們做門客
但細品可知,對方卻也非是真正放他們離開,而是留下名帖,隨時傳喚的意思。
打個比方,若說門客是正經家妾,那他們這至多算是個放養在外的外室
這種感覺很微妙,雖然得以歸家,卻也很難讓人心情舒暢。
“刺史此時讓他們回去不知是何用意”顧家人離開后,王長史不禁問了一句。
常歲寧手中理著那十一張名帖,邊道“沒瞧見么,他們個個都帶著書童小廝呢,這么些人都留在府上,單是吃住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且他們個個金貴挑剔,必然又比尋常人難養活許多。”
橫豎她也沒收顧家的銀子,讓他們自給自足一下,也很合理吧。
王長史了然大悟,原來背后的原因竟如此樸素,不外乎省錢爾。
“且如今的確還用不到他們。”常歲寧將名帖交給姚冉,起身道“待一切準備就緒后再說。”
盤坐在屏風后的駱觀臨凝神思索不做門客,那她打算讓這些人做什么
且觀其行,她眼下分明是有目的的在搜刮江南藏書顧家既開了頭,余下想要自保的世家必會跟從,她逼迫這些世家不得不獻出藏書,又打算作何用處
果不其然,繼顧家之后,虞家等江都望族,大多也紛紛效仿獻書之舉。
短短十余日間,江都刺史府即得藏書近三百種,此三百種皆為不曾流通在外的珍本孤籍,尚不包括重本。
如呂秀才此類出身寒微的讀書人,最知這個數目有多么喜人,多么令人心潮澎湃。
昨日清點這些藏書數目時,姚冉一轉臉,便曾見站在一旁的呂秀才眼神顫動,眼中竟蓄著振奮的淚光。
近日常歲寧卻不在刺史府中,她將此事交給了王長史來辦,橫豎禮桌已擺好了,就等著那些人捧著藏書來上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