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絕不是個真正意義上好脾氣的人,但她卻能做到長久地維持住這幅好脾氣的面孔與心態,時常叫人根本分不清真假這份自如的掌控力,便是當初的徐正業也做不到,說是他平生僅見亦不為過。
他時常覺得她根本不像是一個十七歲的女郎。
若說經歷造就不出這樣的她,那么便只能用天生奇才來解釋了。
這些時日所見,駱觀臨已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一位罕見的少年奇才。
她來江都,不是任性胡鬧,一時起意,她是在認真扎實地做事,雖然她的舉措往往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卻又皆能如她所言她無愧江都。
也是因此,他才會下定決心舉薦那些亟需安身之處的舊友。
無論如何,至少他當真從此時的江都身上看到了安定的希望,哪怕它甚至正在被倭寇覬覦著。
如今大盛渾身上下哪一處,又是不被虎狼覬覦著的呢
至少江都有她和常大將軍愿以性命鎮守。
想著這些,駱觀臨也沒了同常歲寧繼續嗆聲的心思,他主動問起正事實務,提到正在修建的學館時,又說到了對沈三貓此人的不放心。
常歲寧卻篤定地道“先生放心,建個學館而已,沈三貓定能辦得好此事。”
又道“況且,他是最能替我省銀子的。”
見她用人之心甚堅,駱觀臨也不好再說什么,只是聽她說到省銀子,免不了要問一句“大人果真有足夠的銀錢建成這座學館”
常歲寧“眼下是先拿我阿爹的家底墊用著的,若將我阿爹的養老銀子掏空,應當差不多夠用。”
聽得這傾家蕩產之言,駱觀臨沉默下來,畢竟他沒錢幫忙。
他只能道“照刺史這般行事,后續要用錢的地方只多不少,還當早做些打算。”
常歲寧認可地點頭,她是怪敗家的。
開源之事她已有打算,但前期也還須本錢去撬動,老常的養老銀子她也得想法子補回去才行
窮到家的常歲寧想了想,覺得是時候給孟列寫一封信了。
雖然她拿不準孟列此刻的心思,但設法將她之前在登泰樓的“私房錢”拿回一半,應當還是行得通的。
當晚,常歲寧寫了一封簡短的信,讓人送回京師,與那封信一同被送回去的,還有那半枚舊日令牌讓人送出去的那一刻,常歲寧在想,這么多年了,另一半令牌,倒不知孟列還有沒有留著了。不過他記性好,定然是能夠認得出來的。
但常歲寧沒想到的是,在得到孟列的回音之前,突然有人送了一筆錢到她面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