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的唐醒,比尋常孩童淘神太多,成日沒個消停,正如其名。
他自少時便時常沒個蹤影,最喜游歷與新奇事物。
此時此刻,駱觀臨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對方怕就是沖著常歲寧的“新奇”來的近年間,天底下還有比她更新奇的嗎
他那封信,實在多余。
唐醒雖然奉行我行我素,但也并非全然不顧慮好友的感受,他此刻不忘開解駱觀臨“駱兄,人生在世,誰沒走過幾次彎路如你這般敢想敢做者,才算不枉此生”
他并不否定駱觀臨跟隨徐正業起事之舉,他也從不認為朋友之間就該全然一致,畢竟他廣游天下,朋友實在太多了。且在他看來,人各有異,見解與志向不同,是需要理解和相互尊重的。
駱觀臨追逐的“君賢臣明”。
他追逐的則是奇人奇事。
當晚,常歲寧設宴招待王岳與唐醒。
宴后,飲了酒的唐醒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長匣。
姚冉看著那言辭不羈,與這座刺史府格格不入的怪人,和他手中捧起的長劍,只聽他道“在下久聞常刺史武藝超群,今日不知可否請刺史大人賜教一二”
常歲寧點頭應允了,臨出廳門時,向七虎借了劍。
跟在后面的唐醒將她隨手借劍的行為看在眼中,不覺抬眉,愈發覺得有趣了。
姚冉也緊跟著出去,此人生得人高馬大卻又形骸放浪,她恐對方會當真傷到刺史大人。
好在事實證明是她多慮了,見得庭院中體形懸殊過大的二人過了十數招后,自家大人已然占據了上風,姚冉露出輕松笑意。
也是,比劍是她家大人擅長的,或者說,除了摔跤之類正面拼力氣的過招之外,凡是手中有武器的比法兒,她家大人都是不怕的。
隨著“叮”地一聲響,唐醒手中長劍落地,勝負已有分曉。
常歲寧上前兩步,拿手中劍挑起唐醒的劍,另只手接住,橫握劍柄,遞還給唐醒。
靜立原地的唐醒如夢初醒般,雙手捧過冰涼劍刃,雙眸晶亮無比,心潮激動澎湃。
次日一早,幾乎一夜沒睡的王岳剛起身,尋到駱觀臨,便問“那個五臺山浪子呢”
同是擇主而來,他和找對方說說話,相互之間交流一下。
卻聽駱觀臨道“走了。”
“這就走了”王岳心中一慌,感覺被同類拋棄了,壓低聲音問“怎么走的見勢不對,趁夜翻墻”
駱觀臨看他一眼“隨刺史大人去往軍中了。”
王岳“”
這么個走法啊。
不是這些人做決定,都這么草率的嗎完全都不需要時間來思考的嗎
同一刻,遠在京師的孟列,剛從大云寺出來。
他已在大云寺中住了半月之久,直至此時離開,心中已有了一個決定。
但回到登泰樓后,一封自江都而來的書信,卻又突然打亂了他的決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