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常歲寧只當是今日薺菜衣錦還鄉之事稍有轟動,因而四下皆在傳揚,但細聽之下,才知她們口中討論的竟是另一件事。
這件事,要從今日薺菜和曾浣回到城之后開始說起。
入城之后,二人先去辦了常歲寧交待的差事,去了白記茶樓送信。
從茶樓出來后,薺菜便讓曾浣回家探親去,自己也往家中方向而去。常歲寧讓她們在家中歇一晚,待次日晨早再離開和州。
但曾浣私心里還沒想好要不要回家,去年她不顧家中讓她改嫁的提議,堅持要跟隨常歲寧從軍,為此幾乎與家中決裂。她的親生母親甚至說,只當沒生過她這個丟人現眼的東西,從此只當她死了,讓她別再回來,也免得讓家中跟著蒙羞。
這些話是私下說的,薺菜不知,常歲寧也不知,否則也不會提議讓曾浣回來探親了。
曾浣一向少言,不想提及家丑,也不想駁了自家大人好意,再者她心中也還是有些掛念家中的。
但她還沒想好要怎么回去,她不確定家中人是否想見自己。
同薺菜分開后,曾浣先尋了一處客棧落腳,把自己的馬安置好之后,才上了街。
她穿著男子衣袍,銅釵束發,長時間的軍中生活讓她較之從前更挺拔結實了,周身氣質也已大改,此刻她走在熟悉的街道上,不細看之下,沒人認得出她。
常歲寧給了她和薺菜一筆探親銀子,這筆銀子不菲,足夠她為母親買兩匹上好的布,母親愛面子,喜穿好衣裳;為嫂子備一副首飾,最好是嵌幾顆珍珠在上頭的;再給侄子侄女買上幾盒點心,城西趙家鋪子的點心很可口;最后再去給兄長打上兩壺他愛喝的好酒
她拿著這些東西回去,家中人應當會高興吧
她如今跟隨大人左右,也算稍有些出息了,聽說上回那幾位娘子回來,家中如今都因為她們而覺得面上有光她的母親和兄嫂,會因此對她改觀嗎
曾浣走在街上,心緒起伏不定間,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稱呼傳入耳中。
“都已經晌午了,曾家嫂子這個時候才出來買蟹啊。”
“可不是嘛”
那應答聲更是再熟悉不過,還未想好如何相見的曾浣,幾乎是慌亂地閃身躲到一旁的油傘攤子后。
“原本飯菜都做好了,還不是我家那孫子,非鬧著說要吃蟹只能出來買了”四十多歲的婦人提著幾只拿草繩綁著的活蟹,笑著同那賣虎頭鞋的婦人答話。
二人顯然是熟識的,此刻鞋攤前沒有客人,二人便笑著說起話來。
“是要到吃蟹的季節了呀,但我家中是舍不得買的,還是嫂子家里闊綽”
“說什么呢就這么幾只而已,要我說,這東西是品不出什么滋味來的不過是那小霸王鬧著要吃,便是勒緊褲腰也得來買”
“嫂子同我就別謙虛了,如今咱們這條街上誰不知道,嫂子您命好,生了個有能耐的好閨女”
曾浣聽到這一句,驀地攥緊了手指,屏息等待著母親的回應。
她聽到那道熟悉的聲音笑了起來“什么能耐不能耐的不過是在江都常刺史手下討口飯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