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歲寧抬手給自己倒了一盞茶,問“若那些掌握最新技藝的匠人,皆歸于我手呢”
駱觀臨不解地看著她。
“我培養出來的匠人,理應由我來用。”常歲寧喝了口茶,道“先生,我打算在江都建四座作坊。”
駱觀臨一下沒反應過來“無二院還未完全竣工,怎又要建作坊”
常歲寧眨了下眼睛“我不建作坊,來日從無二院匠學館里出來的匠人,要去何處做事”
“原來刺史大人早就想好了這些匠工們的去處”王岳思忖著道“如此一來,便可最大程度給予約束監管”
他也知道這句話接的沒什么水平,可他一直插不上話,也不是個事啊
聽老駱說到一半時,他就已經開始惋惜了這么好的表現機會,怎么不留給他啊
但王岳也知道,這等話題,水太深,他注定沒有駱觀臨把握得住去過京城當過官的人,終究還是不一樣。
眼界角度,敏銳程度,他都差了一截。
王岳自知不如,暗暗下定決心日后要多向好友請教,以不恥下問之名,狠狠薅好友羊毛。
不過話說回來刺史大人這官也沒當多久啊,怎么就能做到和老駱對答自如的呢
“是,約束監管是其一。”常歲寧道“我不單要監管,更要取利。”
她用詞很直白“利益在我手上,在官府手上,在朝廷手上,正如官鹽一般,如何分配給那些商人,如何調控,我說了才算。”
駱觀臨抬眉“大人之意,是要建官營作坊了”
“當然。”常歲寧道“我不單要建制瓷坊,絲織坊,還要建造船坊與冶煉坊,必須要經過朝廷批準。”
官營手工業,自西周便有了。當下她也不是首例,宣州便有官營的造紙坊,制瓷坊。
“時下江都這般境況,朝廷縱然同意大人建造工坊,可如今戶部也未必能撥下銀子來”駱觀臨還算委婉地道。
還要造船、冶煉,他都不敢想這有多燒銀子。
“無妨,只要朝廷批準即可,銀子我可以出資墊付。”常歲寧一笑“我手上恰有些余錢。”
余錢
她私庫中那三百萬貫
駱觀臨莫名有些想嘆氣,才過幾天寬裕日子她手里是一點錢都存不住啊,非得折騰點什么。
但這些工坊若果真開起來,利潤應當是可觀的。而能充實國庫,受官府監管的工坊,朝廷也會樂見。
她自行出資,來日大多匠工又皆出自無二院雖說名義上是官營,也須上繳稅收,但也和她私營差不多少了。
所以,先建無二院,再建作坊,她怕是早就在心中,為江都布下一個完整的局了。
如此一來,工匠能更好發揮所長的同時,得到規范管理,創造出來的利益由她分配,市場由她調控,便可有效減緩對體系秩序的沖擊。
她試圖讓江都飛起來,但風箏的線被她握在手中那么一切便一定程度上可控。
由此亦可見,她是懂得“統治”二字的重要程度的。
其實方才說了許多弊端,歸根結底,最大的危害便是不利于統治,這也是朝廷重農抑商,將一應新奇技藝貶為奇技淫巧的根本原因。
“先生放心,我不是只喜歡一味空想之人。”常歲寧放下茶盞,道“這世道將永遠需要秩序與手段來維系穩固,無論何時我都不會罔顧根本。”
此一刻,看著那少女周身氣態,駱觀臨心緒如海浪般翻涌,而又緩緩落定,竟說不出具體是何等滋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