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至少沒有要立即大開殺戒的意思。
在這個島上,大多貧民與奴隸,是沒有姓氏的。
彼時,那支敗軍在潰散的過程中分為了兩支,其一支返回了倭國,但并非藤原麻呂當初推測的以石本武彥為首的那一支,而是藤原麻呂的部下。
待這場行刑結束之后,她拿很隨意的語氣道“現在,天皇大人可以拿出向我大盛求和的誠意了。”
這樣的大盛,有能力讓他臣服。
見她看來,在明孝天皇的呵斥下,那些人紛紛下跪賠罪。
“忘本之賊,欲圖獨占自身所不匹配之大寶,便必有殺身災殃。”
明孝天皇忙不迭應下。
倭軍受令放行之下,盛軍的船只順利抵達距離倭國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可是她分明讓人反復清查了從江都往西的大部分海域,并警示各州嚴加探查,這些時日他們固然撲殺了一些散落的小隊伍,但卻并未發現這支萬人隊伍的蹤跡。
其上允諾的上貢數目,比以往任何時候來的都要有誠意。
參與了戰事的倭軍將領名單也很詳細,其上十中之九皆已戰亡。余下的少數人,在那支自潤州敗逃而去的倭軍當中。
若她所圖只是這封求和書上的尋常內容,她又豈有必要親自來此
亦步亦趨跟在她身側的明孝天皇雖不知她此言出于何意,但仍應著“正是”
常歲寧只在倭國停留了三日。
“至于第二條提議,我私認為,是我大盛誠意之體現。”常歲寧話至此處,微微笑了一下。
她不是只會喊打喊殺的武將,其今日之手段,并不比出兵滅殺倭國要來的“仁慈”,此中有著令他為之詫異的成熟政治手腕。
她竟是要將這些人全部殺掉
那身形高挑,束著馬尾的少女系著一件玄色披風,邊沿處鑲著雪白狐毛,這樣一個少女,似乎怎么看,都與嗜殺殘暴扯不上干系。
常歲寧的視線落在這些權貴身上。
在追擊藤原麻呂的過程中,她亦讓人探查過那支敗軍的去向,得到的結果是向倭國方向撤回了,沒想到,回倭國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她要倭國百倍償還,并要剪除他們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況且,她此時即便拼盡全力占下倭國,暫時卻也沒有遙領治理的能力,倒不如借管制之舉慢慢滲透,之后再根據兩國情形施為。
而此次,她“允許”他陪同而來,未嘗沒有借此“提醒”他這位東羅新王的用意。
她選擇止戰,是因她此時只能殺這么多了,她并沒有余力將整座倭國一舉殲滅。且如此關頭,行滅國之舉,會遭來其他國家的聲討,對風雨飄搖的大盛向外邦交不利,得不償失。
這封求和書由兩國語言寫就,常歲寧看罷,點了點頭,似乎還算滿意。
無論如何,也已耽擱猶豫不得,戰戰兢兢的明孝天皇,帶著官員與貴族大名,親自前去迎候常歲寧登島。
“方才被我點到的各家主事之人,及主張戰事的官員,還有在此次戰事中率軍百人以上的將領”常歲寧看向明孝天皇,道“天皇大人,半日之內,我需要看到他們的名單,以及這張名單上所有活著的人。”
她的長相也很出人意料,那張臉龐異常精致直到有人看到那雙眼睛
離開那日,常歲寧得知了石本武彥那支隊伍的去向,除此外,一同傳入她耳中的,還有另一樁有關崔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