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他都以為自己要死了。
有一次,遍體鱗傷的他甚至要被那些人蒸煮而食,母親尋到了他,毫無尊嚴地跪在那些人面前求了又求,母親將要被拖下去時,沖他大喊,讓他快跑。
他爬坐起來,最后看了一眼母親的淚眼,聽從地逃離了那個地方。
恐懼的支配下,他一直跑,直到再沒有分毫力氣,在無人處跌倒,昏迷了不知多久。
再醒來時,他回過神來,大哭著狠狠扇了自己無數個耳光,他怎么能真的拋下母親一人離開了
他發瘋般回去找母親,好不容易找到那個地方,那里卻已經沒了人影,他只在角落里發現了腥臭的人骨碎肢。
他覺得此生都再也無法原諒自己了。
但求生的本能讓一個八歲的孩童沒辦法一直停留在悲傷之中,接下來的日子愈發艱難兇險,他偶然間認識了一個年紀相仿的同鄉孩童,那個孩子很機靈,一路幫了他很多。
但一次大雨,一次高燒,卻還是要了那個孩子的性命。
那孩童臨死前,拿模糊的聲音說,倘若他還能活著,如果見到他走散的母親和弟弟
見到之后呢
那孩童話未說完,便沒了聲息,留給他的只有一只木刻的平安鎖,和沒說完的半句話。
他將那孩子埋了起來,攥著那代表那孩童身份的平安鎖,繼續往前走。
從那后,一是為了方便幫那男童尋他母親和弟弟,二是有心掩藏自己罪臣家眷的身份,再與人說起時,他便用了那男童的名字,那時他尚未想到,這個名字一用,便用到了今日。
后來,他和幾個孩子遇到了一行商隊,那群商隊大發善心地帶上了他們,半月后,便在途中轉手將他們賣了出去。
輾轉之下,他們落入一位伢人手中,那伢人看了他們的牙口,給他們換了干凈衣裳,笑著說要送他們去過好日子了。
他在途中認識的兩個孩子,進了榮王府。
而他,據說因生得格外順眼,被伢人送進了宮內,凈了身,成為了一名內侍。
喻增說罷這些,啞聲道“那年奴九歲,殿下也才八歲。”
常歲寧心緒繁雜莫辨。
九歲的“喻增”所經歷的,比他先前告知她的還要更加苦難顛沛。
原來,他并不是真正的“喻增”,而另有著他從未言明的身世來歷。
八九歲是個有些特別的轉折點,似乎從一個無知的孩子,開始萌發了為“人”的意識。
她就是在八歲那年,成為了阿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