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距江都尚有千里遠,傳信交待此事,到籌備采買,再到將藥材送到此處,即便馬不停蹄,至少也需要十余日。而當下的藥材,至多只能支撐三日了。
這三日用量,大多還是沔州刺史送過來的。
不如即刻傳信回江都,在那之前,則先設法從李獻軍中搶不,是光明正大地借一些來用
那些奉天子令前來控制瘟疫的欽差和醫士們尚在岳州附近觀望停留,四下的輿論對朝廷十分不利,如此之下,想法子軟硬兼施一番,逼迫李獻拿一些藥材出來應急,應當還是不難辦到的。
常歲寧打定主意間,正要往江都傳信之際,卻聽手下之人來稟“有一行蘇州商者,自稱與大人相識,特來此處求見大人。”
蘇州商者
常歲寧不由問“姓甚名誰”
“說是姓戴。”
姓戴常歲寧想了想,毫無印象。
反倒是搖金頗驚訝地道“聽來像是戴家藥行”
“藥行”常歲寧看向搖金,只聽搖金道“大人有所不知,蘇州戴家商號在江南一帶頗有根基,主營的便是藥材生意,且這兩年間,家中商號又擴大了倍余,已躋身江南東道藥商之首。”
蘇州屬江南東道,與江南西道相鄰。
常歲寧聽到這里,心有思索,即刻去見。
搖金跟在常歲寧身側往外走,心中也在思忖著這戴家商號,該不會是聽到了風聲,專程上門兜售來了吧
常歲寧所在此處條件簡陋,加之夏日悶熱,又出于防控瘟疫,大多時候便多保持著露天通風,于是未請來人去棚屋說話,而是由常歲寧前去見了他們。
一行人乘車馬而來,數輛馬車前站著不少人,為首的是一對約四十歲出頭的錦衣夫婦。
見得常歲寧走來,那對夫婦趕忙快步迎上前。
“常娘子”
婦人喚了一聲,卻是與丈夫一同跪了下去,向常歲寧行了個叩首大禮。
待夫妻二人起身來,常歲寧看清了他們的面容之后,才隱約將人認了出來。
這時,一名仆從推著一名坐在四輪車椅上的青年走了過來。
婦人出聲催促“大郎,快向恩人行禮”
那坐在車椅上的藍衣青年樣貌清俊,身形清瘦,但一雙眉眼卻很有生機,他端端正正地抬手,向常歲寧施禮“戴子發見過恩人”
又誠懇道“子發行動不便,無法向恩人行大禮,還請恩人見諒。”
他姓戴,名子發,為蘇州戴家商行家中長子,五年前,在隨父母入京做生意時,被人生生打斷了這一雙腿,從此便無法行走。
此前,常歲寧為了將明謹定罪,曾尋到許多為明謹惡行所殃及的苦主,其中除了魯沖之外,便也有這對戴家夫婦。
那時常歲寧只隱約記得他們在江南一帶做生意,具體做的什么生意卻不曾仔細探究,更沒想到今日會在此處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