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兵策馬歸營,快步來至榮王帳中,帶回了最新的捷報。
帳內謀士們俱振奮,有人道:“如此看來,最遲只需再有一月,我軍即可兵臨京畿!”
“屆時這卞賊的皇位,怕是坐不足一載!”
“王爺有望于今歲冬前取回京師!”
“我等在此先行賀喜王爺……”
眾人無不附和著道賀,只有盤坐下首的駱觀臨未曾開口。
這一戰比眾人想象中順利,而這份順利,也讓越來越多的勢力開始向榮王李隱靠攏傾斜,在一眾榮王府謀士眼中,這不外乎是因:是非成敗,人心自有分辨。
他們眼見便要逼近京師,而那李歲寧卻選擇將自己置于死地之中——
王爺的大業之行尤為順遂,而那強敵對手卻昏招百出……這便是氣運與天命!
有謀士提及李歲寧,嗤笑道:“……此女借太原祥瑞之事宣揚天命之說,然而天命豈會在一女子之身!果不其然,任憑她竊得儲君之位又如何?目光短缺婦人之仁者,拿什么來守住所竊之物!”
“聽聞太原所出政令,多處不愿遵從……誰愿尊一位生死未卜,罔顧大局的少年女子為主?”
“那常歲寧做事之前也不想想,即便以此舉博來護國仁名,然而大勢當前,誰人能不為后路思慮?去往北境博取美名,實在天真愚昧!”
她年少輕狂,怕是根本不懂得身為君主的首要職責是什么……不是能力手段,更不是仁義之名,而是活著。
活著才是一切的根本,一個連自己的性命安危都無法保證的人,且主動背離了權勢的爭奪中心,她拿什么來聚攏人心?試問有幾人能放心將自己的身家前程押到這樣一個充滿變數到不負責任的年輕女郎身上?
年少有成者固然叫人矚目,但能穩妥取勝之人才是最佳選擇。
這常歲寧終究太稚嫩,根本不知何為真正輕重,此去北境,簡直自毀前路。
但古來此等先例也屢見不鮮,分明是手握大好形勢者,卻可于一夕一念之間的一個決定之下敗壞局面,這種決策之失,往往被視之為自身的見識承不住氣運,便注定會用另一種方式將氣運交還回去。而一旦失了這氣運,很快被會打回原形,一敗涂地。
現如今這常歲寧,已然具備了氣運將失之敗相!
聽著這種種議論,李隱面上并無輕視取笑或是得意,他反而道:“無論如何,她此去確是為國為民仁義之舉,無論其成敗,本王皆會替大盛子民記下她這份恩情。”
言辭間透露出,若來日李歲寧在他手中落敗,他會念及對方此舉,而網開一面從輕發落。
有謀士嘆息:“王爺厚德。”
“王爺此言差矣。”一直未曾開口的駱觀臨,此時肅容道:“依某看來,此女根本不懂得仁義為何物,結合其過往作風可知,這不過是一個只知打殺的好戰自大之徒而已,她自認戰無不勝,因此自大妄為,欲逞威于北地——”
“此等女子,早已被殺戮野心蒙住心智,即便有些許功績,卻也不足以與其竊取儲君之位的滔天罪行相抵!”
“況且,此女極有可能是明后手中的一步棋……明后助其冒充皇女誆騙世人,又急于扶持其成為儲君,這其中焉能沒有算計?”
駱觀臨語末,看向榮王,抬手道:“王爺之仁天下皆知,然而這份仁心卻決不適宜用在此等禍星身上,而理應斬草除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