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前試圖說服榮王合作之時,就此事埋下了一團迷霧,可榮王在答應了她的合作之后,卻未曾急著繼續探究。
是心機城府使然,不愿處于被動,不屑急迫探究,還是說他根本沒去天女塔,沒能見到那尊玉像?
明洛心知與榮王合作等同與虎謀皮,她之所以埋下這團迷霧,而不曾立即告知謎底,便是存下了有朝一日可借此事真相作為籌碼來為自己爭取后路的心思……
但此時她顧不了這么多了。
她要立刻讓李隱知道李歲寧的真實身份。
什么叔侄情深,就算昔日情分是真的那又如何,母女間尚會為了權勢反目……一個會為皇位而選擇通敵叛國的人,知曉自己最出色的“侄子”回來了,會怎么做,還需要多言嗎?
他只會畏懼,繼而在這畏懼之下生出更洶涌的殺意!
明洛沒有猶豫,很快讓人將此密信快馬加鞭送往京畿。
三日之后,這封信卻出現在了李歲寧的手中。
明洛送出去的信被截下了。
李歲寧正在趕路的途中,夜間休整,坐于火堆前,看完了信上內容。
去歲夏,吐谷渾首領暴斃,明洛從那時大約便已經存下勾結吐蕃的心思了,但仍覺不夠,于是勾結了李隱。
而李隱為了進一步阻死她這個礙事侄女回京的路,為了盡可能多地耗盡她與崔璟在北境的兵力、以便他登基后可以最小的代價平定淮南道與河南道等地,也為了將拒不配合回京的天子和官員從太原逼出……這種種利益驅使下,他選擇了引狼入室。
李隱叛國了。
李歲寧慢慢地將信紙折疊,被折疊整齊的紙張在她手中如同薄刃。
天光開始蒙蒙發亮,李歲寧抬眼,望向正前方,洛陽方向。
她未有繞回東面太原,那樣太耗費時間,而且太原除了崔瑯等人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人了。
早在吐蕃初犯境時,她的老師便帶著天子和眾官員們離開了。
老師離開前,曾秘密從太原發出過一道密令,讓薛服率兵提早布置防御吐蕃之事——這是李歲寧在回程中,得崔瑯去信告知。她一路所得密信文書,大多來自太原崔瑯,他送去的消息很全面。
但有些事,是崔瑯也無法得知的,譬如太傅如何會提早預料到吐蕃將有異動?
崔瑯不知,而太傅知,那便說明消息的來源并非是各處暗樁,而是不曾也不便公開的消息渠道。
吐蕃犯境既然確有李隱的手筆,這消息極有可能就是在源頭處泄露的,可李隱行事一向謹慎,又事關叛國通敵之大不韙,能有機會接觸到此等秘事者,只能是李隱的心腹……
李歲寧眼前閃過的是一張幾乎從來不笑的肅然面容。
那是在她不聽勸阻執意去往北境之后,便心灰意冷負氣離開消失的“錢先生”。
一陣風起,火星漂浮升騰著,燃亮了拂曉的天幕。
李歲寧在晨光中躍上馬背,眼睫眼底被晨霧染上兩分潮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