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觀臨起身行禮告退時,已近子時。
夜中寒涼,出宮即便乘轎也尚需耗時半個時辰,李隱便留他在甘露殿歇息。
古有君臣抵足而眠之佳話,駱觀臨猶豫了一瞬后,未曾拒絕,在宮人的指引下移步偏殿。
夜風未止,熄燈后,駱觀臨披衣站在窗前,隔著一道長廊,看到一名身形高大的佩刀禁軍踏著夜色而來,一名內侍小跑著為他提燈。
駱觀臨辨認出,那人是李隱的心腹,統管京中禁軍。
已是這般時辰還要過來匯稟公務……
駱觀臨隱約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京中近來戒嚴非常,城中巡邏排查十分密集,李隱行事一貫謹慎,為了登基大典順利進行,這原本無可厚非,但若只是尋常戒嚴,李隱的上心程度似乎過了一些……李隱固然謹慎,卻也一貫從容,凡事因暗中運籌帷幄,方顯出表面淡泊之感。
駱觀臨眼前閃過方才在內殿談話時,李隱數次無意識慢慢摩挲扳指的動作。
這動作很細微,但李隱很擅長偽裝,這小小動作在旁人身上算不得什么,出現在李隱的身上,卻值得留意。
在駱觀臨看來,這似乎說明李隱并不完全如表面看來那般平靜耐心從容。
再結合這深夜前來的禁軍統領……他是否可以猜測,是出現了什么計劃之外的變故,擾亂了李隱的心緒?
足以擾亂李隱心緒之事,必為大事……
駱觀臨負手凝望天際現出的幾顆模糊星子,心間不自覺地浮現了一個猜測。
這個猜測讓他心神震動,他看似未動,心中諸聲卻已喧囂。
依常理而言,縱然不論勝敗,卻也絕不可能這樣快……但他的主公,何曾遵循過常理?
心神搖動間,駱觀臨驀地移轉腳步,下一刻卻又忽然頓住。
這不受控制踏出的一步,是他這些時日最魯莽的舉動。
方才有一瞬間,他急于去探聽印證,或者說,他該去見太傅……但萬千漂浮而起的心緒,下一刻悉數被壓落于心底。
若他猜測為真,李隱如此戒備,必然封鎖了消息。
而太傅因先前在太原擁立過皇太女,一直被李隱的人手暗中密切監視著,此時這監視必然更勝之前……
早在京中第一次碰面時,太傅便暗示過他,不必也不可再有書信往來,一切按照原計劃行事,必要保證萬無一失。
如今這般關頭,每個人都在無數雙眼睛的監視之下,時刻如履薄冰,哪怕只是一個眼神的交流或許都會招來疑心,因此毀掉全部謀劃。
那便不去探聽。
她回來與否,對天下人而言很重要。但對計劃而言,并不重要。
他也不必去探聽什么,若他的主公當真回來了,來日他留下的局面,便將是最好的賀禮。
昏暗中,駱觀臨向著東南方向,深深端正一禮。
去年,他離開洛陽的前一晚,也曾這樣向著北方行過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