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之后,柴廷便立刻在軍中傳開了“女帝尚在人世,榮王背負弒君罪名”的真相,加以玄策軍武力震懾,順利控制住了十萬大軍。
那十萬大軍未必能全部聽從柴廷號令,即刻攻伐李隱,但今日那封《討李隱百罪書》三日后便會傳入岐州,屆時天下人心震動,即便只是迫于形勢,這支昔日曾聽從女帝的大軍也務必重新端正立場!
他們在柴廷的率領下,將會成為一把利劍,阻斷李隱來日離京逃歸劍南道的后路。
若說太廟中揭露李隱百罪,唯褚太傅可為。與柴廷聯手一夕之間重奪十萬大軍兵權,則唯駱觀臨可為。
唯有潛伏在李隱身邊多時,得李隱信重,一路隨李隱率兵打入京城的他,才能精確無誤地整理出那一封長長的名單。
“原來先生之手段才能,遠勝本王所見!”李隱再次笑起來,眼底卻一片森寒:“先生煞費苦心取信本王,取信本王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一刀又一刀,還真是叫人防不勝防!”
泄露吐蕃犯境,暗助褚太傅行事,阻斷他與劍南道之間的通道,還有許多他不知道的林林總總……這些竟全是駱觀臨一人所為!他以為的那位駱御史,實則不知何時早已改換了另一副面孔心性,卻仍以原本面容藏匿在他身邊!
“難怪先生不演了!”李隱作恍然之態:“原是知道就要敗露了!”
有些事可以悄無聲息,但有些事一旦做了,便僅有這一次機會——助柴廷奪取兵權,這個消息一旦傳回,駱觀臨在李隱眼中便會即刻敗露。
他用自己的退路,換取阻斷了李隱的退路。
并且他算準了往來岐州的時間,知曉今日必有消息傳回,所以他備下了果刀,打算伺機對李隱下手……授璽將是他唯一的機會,這并非沖動尋死之舉,死局已定,他只是要在李隱殺他之前,搶先一步主動出手。
本就是要死的人,縱未能得手,卻也并不吃虧!
對上駱觀臨依舊凜然無畏的眼睛,李隱定定地看著他,一字一頓道:“先生為他人如此部署謀劃鞠躬盡瘁,甘為瘋子甘做死人……實在叫本王好生艷羨。”
李隱說話間,拔出了那柄短刀,而后猛然捅入駱觀臨腹部,用力推入更深處,直到僅剩下刀柄。
駱觀臨的面容因痛苦而變得扭曲,眼神卻痛快淋漓。
何為設局?若不能斷其后路,算得上什么設局。
他自決心離開洛陽,踏入此局的那一刻起,所抱著的便是必死之心!
入局者如不敢存死志,瞻前顧后,焉能成事!
他入此局走一遭,是為追隨主公救人救世,既獨身而來,便當獨身而去,不必淪為人質使主公作難,不因想要活命逃亡而牽累任何一無辜者性命……這便是他的求仁得仁,此為得償所愿!
看著李隱陰冷的臉和再也無法壓制的情緒,他暢快極了,咧開滿是鮮血的嘴,一字一頓道:“劍南道,王爺回不去了……某在黃泉路上恭候王爺大駕!勢必親眼目送王爺墮入阿鼻煉獄!”
隨著禁軍撤去鉗制,駱觀臨踉蹌后退兩步,口中涌出大量鮮血,他在倒下之前,轉頭面向那些官員,聲音嘶啞大聲道:“駱觀臨隨同徐正業起事,因一己之私釀蒼生苦難,實乃罪大惡極……”
“卻于尋死之際,偶得太女悲憫,因此撿回一條殘命,并得太女教化……”
“罪人駱觀臨今次所行,如有錯處,無關輕重,皆為我一人自作自為!”
“如有功績,無論大小……皆為吾主苦心教化……之功!”
言畢,他驀地吐出一大口鮮血,與話音一同猝然墜地,重重摔在御階之上。
李隱諷刺地看著自己右手上沾著的黏稠血跡——與這位駱先生相交一場,這竟是他唯一得到的東西。
可他失去的卻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