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日,紀云彤照例去拜訪蘇州的藏書家。
這些人也不全都像何老那么好說話,有的直接給紀云彤吃閉門羹,有的則是有這樣或那樣的怪癖。
顧元奉倒是出奇地安分,順利進了藏書樓后還主動幫紀云彤找內容或裝幀有意思的書。他見紀云彤用炭筆在小本子上簡略畫出些好看的樣式以及各種人名,便也跟著弄了一本。
這忙著忙著,顧元奉也覺出點趣味來了,對紀云彤說道“我也想印些畫冊曲譜之類的,能在你的書坊里印嗎”
紀云彤轉頭瞧了他一眼,不知他怎么突然有這樣的想法。
顧元奉道“我有錢的,拿我的月錢印,反正我也沒啥用。”
如果不出去跟人“雅聚”的話,他還是很好養活的,一天三頓都在家里吃,頂多是買些作畫材料之類的。
不過這些材料一般有他皇帝舅舅送來的好東西,他只消買點兒海船運回來的番邦顏料即可。
真要買這些東西,紀云彤肯定不至于不給他批錢的。
總而言之,他有錢,印幾本書完全沒問題。
紀云彤倒也沒有拒絕顧元奉的要求,顧元奉有點兒正事干也好,總比時常出去給人當冤大頭強。
兩個人對這行當來說都是新手,湊一起能琢磨出一堆五花八門的問題去追問人家專業人士。尤其她倆都是不太要臉的,別人笑她們問得太無知,她們也不惱,非要人家給個答案不可。
估計下次再登門,人家都不太想給她倆進屋了
轉眼到了柳老太爺壽辰當天,紀云彤跟著建陽長公主夫妻倆前往柳家賀壽。
公主一家親自到來,哪怕柳老太爺家里出過兩個宰相,那也是要開中門迎接的,仆從們的態度也十分恭謹。
入了府,小輩就待在一塊玩。紀云彤去了女眷那邊,很快與許淑嫻會合,由許淑嫻介紹給其他女孩兒。
等到有機會兩個人說說話了,紀云彤才與許淑嫻說起何菁的事。到時候她肯定是要介紹許淑嫻與何菁認識的,所以先給許淑嫻提上幾句,免得兩人見了面互不相識。
許淑嫻沒想到紀云彤來一趟蘇州,竟還拐了個朋友回去與她一起籌措書坊的事。她壓下心里的小吃味,笑著說道“你覺得好的人,那肯定很好,我也想早些見到她。”
紀云彤見她也樂于結交何菁,便放下心來。
在座的都是柳家女眷或者與柳家交好的人家,女孩兒大多都是知書達理的,紀云彤想著她們應當都挺愛讀書,便把自己帶來的書坊名箋分了一圈,邀她們以后要是去了金陵的話可以來景園玩。
若是有什么故事想分享的,也可以抄上一份托人送到收稿處,即便不稀罕這點兒潤筆費,說不準能通過故事的刊出找到同好呢
聽紀云彤這么一游說,不少人都有些心動了。
紀云彤又給她們說起自己的打算,不僅長篇話本可以單獨印成書,一千字到百來字的短故事也可以編入每季出一本的集子。
古時便有人傳抄笑林,里頭俱是些惹人捧腹的名人軼事。在場的大都出身書香門第,想來各種典故逸聞信手拈來,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分享分享,往后她們每季讀上一讀,也算是多了個開闊眼界的路子。
她們的稿子若是選上了,該給的潤筆費肯定會給,且無論長短都會送上樣刊一本
紀云彤還把自己在蘇州這邊的落腳處告訴她們,說是她們回家后馬上寫的話,這幾日還能直接把稿子給她。她在路上與建陽長公主她們一起審完稿子的話,說不準下個月樣刊和潤筆費就送到她們家了
要是覺得不好意思用本名,起個別號代替也行,只要留個能收到樣刊的地址就成了。
不得不說,紀云彤說服人的本領還是很強的。等到柳老太爺壽宴開始時,不少女孩兒心里想的已經是“我回去后要寫啥”。
紀云彤回到建陽長公主身邊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