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之后,紀云彤還和顧元奉去京師過了個年,一來要去京師的家中看看,二來要應當今陛下之召入京覲見。
事實證明紀父想要管家中的事還是很容易的,他到京師任職以后當初卷走侯府家財的四叔一家就灰溜溜地跑了,不僅沒敢湊上來攀附,還直接搬離了京師。
所以他們這趟去京師沒見到什么不識趣的人,只不過紀云彤與家里仍是不那么親近罷了,頂多是能與幾個弟弟妹妹稍微多聊幾句。這會兒她出嫁女的身份倒是挺好用了,哪怕不在父母身邊侍奉也沒人說什么。
紀云彤隨著建陽長公主進了趟宮,倒是了解了建陽長公主為什么不依著她皇帝弟弟的意思在京師建公主府,而是非要嫁到金陵去了。
京師確實沒有金陵自在。
當今圣上對建陽長公主頗為敬愛,單獨設家宴與他們一同用膳。席間他與建陽長公主聊起當年往事,說是若當初沒有她在中間轉圜,他恐怕沒法順利登基。
建陽長公主思及往事,似也有些悵然,捂著心口說道“皇弟還是莫要提當年之事,一提我這顆心就不舒坦。”顧駙馬聞言忙開始找藥,就著桌上的溫水把藥喂給建陽長公主。
當今圣上便不提了,改為夸紀云彤的彤載堂辦得好,以后要多出幾本永樂公主有關的書,他們宮中有一些沒外傳的書稿,她可以拿回去印。
回落腳處的時候,紀云彤與建陽長公主同車。見左右俱無人,紀云彤不由偎到建陽長公主身邊問道“我們真的能把陛下當尋常舅舅看待嗎”
建陽長公主知曉紀云彤最是聰慧也最是敏銳,伸手輕撫紀云彤的發頂提點道“他啊,想我活成永樂公主那樣,又不想我活成永樂公主那樣。”
她們姐弟之間確實是有真感情的,所以他的許多話自然也是真心的,所以他希望她能像永樂公主那樣活得張揚肆意,但又不希望她有永樂公主的野心。
對于男子而言,女人有野心是很可怕的。要是要他們始終居于女子之下,他們做夢都會覺得恥辱,所以他們特別喜歡教女人學女誡。
建陽長公主從小拖著孱弱的病體護佑弟弟長大,怎么會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每一次見面他都提當年之事,每一次他都主動說“沒有你我沒法順利登基”,可若是她當真順著這話往下說,恐怕如今這份恩榮就不復存在了。
人吶,就是這么矛盾的存在。
這是紀云彤頭一次意識到自己嫁的是什么樣的人家。
皇室可能就是這樣的吧,即便是一母同胞的親姐弟也在不斷地權衡與較量。
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底下卻始終暗潮洶涌。
建陽長公主堅持嫁到金陵,堅持要當個“賢妻良母”,并且主動要給駙馬納妾這些選擇都令她那一度對她生出提防的弟弟心生愧疚,愈發認為她應該過得更好。
所以當今圣上年年都要給她送許多好東西,有事沒事就要去書一封關心她的近況,給足了她作為長公主的尊榮。
可如果建陽長公主留在京師建府,時常出入宮廷與皇帝談心說“沒有我你根本不可能登基”,那皇帝還能用現在這種態度對待她嗎
即便生來就是天潢貴胄,想把日子過得順順當當也并不容易。
若非建陽長公主本身身體便不好、無意去爭奪什么,恐怕也難逃猜忌。朝中許多人本就看不上她們這些皇親國戚,皇帝只消透露出點打壓她們的意圖,便會有不少人主動充當皇帝手中的劍。
可見權力當真是好東西,要不然怎么連已經擁有那么多的皇帝都生怕別人從他手里搶走一星半點。
紀云彤還被皇后單獨召見了一次,皇后是皇帝登基后迎娶的,與建陽長公主并不熟稔,不過她言行舉止皆是皇帝喜愛的賢淑大度,從不嫉妒受寵的嬪妃,對于皇帝的所有孩子都愛如己出,非常符合男人對妻子的所有想象。
沒有皇帝在場,皇后看起來便放松了許多,笑容也多了幾分真誠“聽聞你在金陵教出了許多女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