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想法,他這樣的凡人,果然弄不明白。
不過,尤梁想不通,卻還是盡力幫劉景懷先生達成他的想法。
其實這件事情對尤梁來說并不難。
尤梁雖然僅僅是一個學術雜志的審稿編輯,但是學術期刊本身就與大量業界大拿溝通聯系。
更為重要的是,論文本身的價值,決定了尤梁不需要多費唇舌,直接講論文效果提交給某些人,以論文中突破性的效果,很快就能引起大量研究者的重視。
昆蟲應用研究這本雜志的主編,在尤梁向他提交了幾份關于這篇論文的實驗驗證結果,就已經讓尤梁將所有工作重心都放在這篇論文上面。
同時和數十個實驗室聯系的尤梁,忙得不可開交,可謂是天天加班,連一日三餐都顧不上。
他自然沒有注意到,同事湖東河難以置信的表情。
辦公室里的人也沒有想到,一篇被認為荒謬連篇的論文,居然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影響力。
說不湖東河現在的心態是什么。
他至今不肯相信,那樣一篇漏洞百出的論文,竟然會成為真正的有價值的論據。
湖東河回想當初看到論文的第一個念頭,他覺得,就算重新回頭,時間倒流,讓他重新選擇,他也沒有辦法相信這篇論文的準確性,然后像尤梁一樣,真跑去驗證。
湖東河并沒有感到后悔。
但是,在他博士學習時的導師,再次聯系他,咨詢關于他們雜志發布的蜂毒研究論文時,一時也說不出多少話來。
許多實驗室的結果還在驗證中,而昆蟲應用研究的主編在拿到不足三分之一實驗成功的時候,早就等不及了。
由于論文的篇幅和補充說明資料太長,無法直接刊登在雜志上,尤梁的頂頭上司,干脆決定隨刊出一份副刊。
一份比雜志厚了三倍的副刊。
實際上應該稱為專著的書籍。
沉浸在修煉中的秦旭,可不知道,老秦師父隨手將讓人恐怖的財富,全都往外推走。
老秦師父自己私人擁有一臺手機。由于打字速度比秦旭這家伙快多了,手機的網絡也不錯,所以他的私人郵件,已經不麻煩秦旭,而是他自己回復。
所以,只知道老秦師父天天用速錄機打字的秦旭,只知道老秦師父似乎第二篇論文快要出來了,還為其他人回答了大量的問題,并不太清楚,在研究者的領域中,蜂毒利用已經成為了爆炸式的話題。
老秦師父也并不太在意尤梁提到的內容,在得知新的刊物已經發布,并且根據他這篇論文,所進行的研究性實驗的相關論文,也會在加發的增刊中發表,老秦師父還挺高興地把第二篇的論文發送給尤梁。
“蜂蜜的綜合利用”
老秦師父的標題,一如既往的淳樸簡單,又涵蓋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