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原因了就好辦,接下來就是和吳仁中一起根據縣土地局的檔案登記一戶戶地找人,發現好多人都已經不在了,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了國家前幾十年的時間里,涼山州少數民族地區的衛生健康狀況。
剩下的幾戶的后代也有了自己的地,這是他們在改種玉米以后固定下來的。
現在沒有土地產權流轉的說法,不過大部分已經無主的地可以重新收歸集體,而剩下的那幾戶,鄉里用土地置換和給與補償的方式重新分配了新地,現在所有這一片都屬于集體用地了。
有了大片的,平整的,交通方便的土地后,現代化生產就能夠提上日程了。
鄉里現在的機械挺多,周至支援過鄉里兩臺拖拉機,吳仁中從局里給鄉里“扶”來了一臺,兩個基地都有配套的農機,鄉里要借用也是簡單交涉一下的事情,還能把技術人員都借過來。
有了拖拉機只是有了動力,還得有與之配套的機械,基本都是牽引式,包括了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
能夠搞來化肥,土地就變成了套種,在農大導師們的設計里,美姑河谷采取土豆,玉米,大豆,苦蕎四種作物輪作的形式,中間還可以種一季牧草。
全部輪完一次需要三年,今年主打產量,套的是土豆和玉米,兩種都是高產作物。套種的方法是兩行玉米兩行土豆,行距稍留大一點,可以利用機械種和收。
土豆上個月已經收了,還是種的本地的花洋芋,產量雖然不算大,但是吃過的都贊不絕口。
現在需要周至上機收割的,則是玉米。
收割機不是牽引式,而是推進式,也就是說,機器是安裝在拖拉機機頭前邊,被拖拉機推著走的。
拖拉機裝上它以后,就好像一個大型的鍬甲,能夠將秸稈剪斷將玉米棒子和秸稈分開,秸稈粉碎,棒子通過拖拉機側面的運輸槽扔到拖拉機后邊帶著的拖斗上去。
周至就好像個老農,體育鍛煉只好暫停了,好在麥小苗這段時間正好為人師,帶著李一佳練劍,倒也用不著他帶了,于是早早就被老赤日叫起來,塞上一大罐用黑茶和藥草泡好的“消夏飲”,給個草帽就趕出門去了。
吃飯都是在拖拉機上進行的,老赤日說干到太陽大出就歇下來,而且無論多熱都要穿上長衣長褲,保護皮膚。
即便這樣一天干下來身上也是癢得難受,解決的辦法倒是簡單,就去糧站后面從山上引下來的山泉水池子里去泡一泡,出來換身干凈衣裳就好了。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周,聯合鄉的集約集體土地比夾川的一個鄉可多多了,但是沒法跟北方的種糧大戶比,河谷這里一共也就一千多畝,一臺機器一天能夠收三十畝,周至,吳仁中,黃瑞山,土良志四個人,加上基地派來的兩個輪換的幫手,用了八天時間將包谷都給打完了。
這批玉米收得老赤日樂得合不攏嘴,攏共收了一千多噸,這得是多少包谷酒啊!
包谷酒可以拉去各鄉鎮銷售,在彝族鄉鎮這是堪比人民幣的硬通貨,周至收南紅礦料的時候,很多鄉親就不樂意收錢,希望換兩桶酒,說是給了錢去換酒多一次手續,耽誤時間。
彝家包谷酒不像蠻州老窖那樣講究一個芳香物質的豐厚程度,只要度數夠高酒夠烈,就夠受歡迎,因此不需要窖藏什么的過程,有了新技術后出酒極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