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一就是釀酒之前需要對玉米進行處理,去掉胚芽免得酒出現臭味,減小顆粒大小讓酒精酵母充分發揮作用。
說白了就是要將玉米加工出玉米碴子再釀酒,七天就能開始蒸餾。
釀酒后的酒糟,又是絕好的飼料。
等到最后一批玉米收下來,第一批玉米已經干透,打成玉米碴了。
收完玉米就算農閑了,雖然還有很多農活,不過已經輪不到周至來干了。
不過火把節又到了。
去年的火把節大家主要是在九口鄉和美姑縣過的,然而今年大家似乎如周至預料的那樣,約定俗成地朝著聯和鄉這邊來了。
周至觀察了一下,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還是因為鄉里有錢了,家里有錢了就請得起客,留得住客,親戚也樂意來過節,因此這個節,人氣終于在聯和鄉聚集了起來。
這就導致了每晚出現在廣場上的人流漩渦,又擴大了兩倍,而且大家還真喜歡點著火把游山,嚇得吳仁中和周至不斷宣傳安全用火的重要性,希望大家改成用電筒。
但是效果不太明顯,好在彝人自己對用火也比較慎重,幾天下來倒也沒處啥事兒。
就是會開車會開拖拉機的幾位又忙起來了,人家親朋好友來聯和鄉除了圖這邊好吃好喝的,還圖一個“坐車去美姑看熱鬧”,錯過這一節,這個節日就是不完美的。
唯一的好處就是周至可以擺脫酒局了,司機嘛,可不能酒駕喲!
等到黃瑞山和李一佳第一次經歷了一個感受深刻的少數民族節日以后,兩周時間已經過去了。
周至終于有時間干自己的活了。
周至現在發現了聯合鄉另有的一樁好處,就是環境雖然對發酵類食品不太友好,制作出的玉米酒,豆腐乳,泡菜這類東西缺乏風味,但對環境中的細菌病毒似乎也存在抑制作用,讓他在修畫的時候在等待水份干燥的時候有更大的冗余量,不用擔心細菌在濕潤環境下對畫卷造成新的“污染”,有更加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細節調整,將畫面修復得盡善盡美。
這一次他帶過來的畫是二十幅《陶冶圖》。
其實周至現在手里待修的畫還有不少,無論是以前的歲華軒夾間密室里搜出來的近代名人字畫,還是后來在榮寶齋購入的清代名臣書貼,包括最近收入的翁氏典籍,都有許多需要修復整理的。
但周至身上承受著的壓力也不少,主要來自馬爺,王老爺子,啟老爺子,滬上博物館熊老爺子等人的迫切要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