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年紀有點大的歌師沒有與時俱進沒認出幾個紙箱子以外,鎮上還是有幾戶人家有電視的,大家都知道電視,冰箱,洗衣機,是如今外面一般有錢家庭的三件套,除了冰箱因為經常停電其實沒啥用,洗衣機除了培養懶媳婦也沒啥用以外,電視機可真是好東西。
甚至還有人懷疑是假的,悄悄拿手在箱子底下往上托,老沉!
等到指示老歌師唱完三大樣,就該輪到女方的嫁妝上場了,按照道理來講嫁妝應該和彩禮相對等,不過小兩口都太能干了,所以其實姑娘自己給自己準備的,沒讓父母給錢,但面子卻是他們的。
之前父母給準備的幾樣其實都有點寒酸,不過最后女孩父親摸出一個紅包,里邊有一沓“大團結”,連銀行的封條都還在上面。
這是一萬塊!
這筆錢不會讓娘家這邊覺得被剛剛的彩禮壓了一頭,頓時惹來一頓歡呼叫好。
展示完畢后,女方家招待娶親的人喝水:先喝茶,后喝糖水,這個表示“先苦后甜”,接著擺好香案,請彝族女方最看中的舅舅來說一些吉利的話,然后打開紅盒,給新郎披上兩匹紅彩帶。
一切完畢之后就是開席,女方設宴招待娶親隊伍,親朋好友以及本村本寨的鄉親。
席間,新郎要到每一桌先作揖敬酒。等所有的客人都吃完飯后,才能娶新娘動身回家。
如果路程不算太遠,所以“留親”這道習俗就免了,不然女方還得招待娶親的人住下,晚上要通宵達旦地跳一晚上左腳舞。
好在距離近,這道習俗就可以免了。
當人們進行上述活動的時候,新娘一般在樓上梳妝打扮,作出嫁前的準備。動身之前女方的舅輩帶著新郎去女方家祖宗牌位前拜別。
接下來就進入了令人激動的搶新娘環節,周至借口全程擔任攝影師,拉著麥小苗和李一佳躲遠遠的,就這樣看著迎親的隊伍在沖擊樓道的時候,被嚴陣以待的伴娘隊伍給抹得鍋灰滿臉,一個個變得黑不留丟。
不過裹毯子搶新娘的事情到底沒有發生,把門哄開后,新娘由弟弟從樓上背到堂屋門外與新郎而也會合,女方家人和客人則一起將迎親和送親的兩支隊伍送到門口,準備出發。
送親的隊伍以女方這邊找來的一對年輕夫婦為領隊,其余的則是新娘的好朋友,或者是親近的同輩或者小輩親戚,這支隊伍現在要跟著接親的隊伍一起將新娘送到聯和鄉。
相比于已經被抹得花貍狐哨的男方隊伍,女方隊伍就可以用花枝招展,賞心悅目來形容了。
臨出發的時候,媒婆還把麥小苗和李一佳拉著嘰里咕嚕說了一堆的話。
李一佳說道:“婆婆你能不能說普通話?你說的彝族話我們聽不懂耶。”
媒婆不由得大為失望,把手松開了:“倆娃子這么乖,怎么本族話都不會說了呢?就算聯和鄉的,將來怕也不好找婆家哦……”
阿紫都要笑昏了:“婆婆這是看上你們倆了,要給你們說媒哩!”
嚇得麥小苗連連擺手:“我們用不著,我們是漢族的,我們就是跟著過來看個熱鬧……”
“漢族女娃子啊……”婆婆更是失望了:“穿上我們的衣服,真是乖得很呢,要不我給你們介紹在城里打工的小伙子吧,他們在城里的時候跟你們漢娃子一樣的……”
“婆婆你就別操心了,她們啊,她們都有男朋友了。”阿紫決定快刀斬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