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國民政府遷到渝州,當時許多外國領事大使也到了蜀都和渝州兩地,他們也十分喜歡宮府川菜,川菜一系至此基本具備了自成一派的基礎,影響力開始擴大。”
“不過好景不長,到了1948年,由于國民黨政府濫發金元券,加上當時榮樂園的貴客們往往都是先消費后付款,一遇到通貨膨脹,這些錢即使催收回來也不值幾文了。加上當時榮樂園開支也大,光掌灶廚師就有一百二十位,結果沒撐過年底就破產了。”
“榮樂園破產后,藍光鑒的徒子徒孫們一時分散于蜀中各地各家餐館謀生。所謂‘一鯨落,萬物生’,川菜這一大派系隨著廚師們的四散星布而擴大到了整個蜀中。”
“榮樂園破產之后,藍光鑒和藍光榮留在了蜀都,而藍光璧,卻不知去向了。”
“但是榮派川菜的影響力卻依然存在,主要就著落在了藍光鑒幾位弟子的肩上,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張松云。”
“張松云又培養出了不少弟子,這些弟子后來進入了國營商店,或者政府機關食堂,當時國家領導人,開國將帥里川籍的有很多,有不少川廚便跟著去了首都,還有因為外國人的喜愛,許多弟子甚至被選派到了駐外外交機關當任大廚。”
“這是川菜在建國后的第一次發展高峰,川菜成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便是這個時候。”
“張松云的弟子當中最利害的一位,叫王開發,王開發是國宴大廚,在八十年代退休回到蜀中,創辦了‘蜀風園’,又收了不少的弟子,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現在川菜中的執牛耳者,蜀都烹飪專科學校的教導主任張元福。”
“這個學校培養了無數川廚,隨著八十年代中國經濟的起步,因為川菜名聲在外,越來越多的巴蜀廚師獲得了外派出國學習、工作的機會。在那十年年中,數千名川廚前往五大洲的四十多個國家交流學習,蜀都烹專也被譽為‘廚藝界的清華北大’。”
“因為這層關系,蜀風園在培訓自己的年輕學徒的時候,也多從這些國外歸來的川菜廚師里尋師,而這些廚師又將自己的弟子推出去,結果就是蜀風園被稱為‘出國廚師培訓基地’。”
“讓川菜的發揚光大達到了第二次高峰,后來榮樂園的隔代弟子,在米國開了中餐館,基辛格、西哈努克、鄧麗君等一大批政要明星,都到他的店里就餐。”
“而國內的川菜名廚也身價漸起,最夸張的就是名廚史正良,當時他被綿陽地區飲食公司看中,想把他從梓潼縣調往綿陽地區。但梓潼縣不放人,向綿陽地區開口要價就是五十萬萬,這個價格在十多年絕對算是獅子大開口,但是綿陽地區還是堅持要調走史正良。最后談下來成交價是二十七萬人民幣加上二十七噸平價柴油。”
“前幾年張元福聯絡了藍家的后人,在蜀都重新將榮樂園開了起來,主營還是宮府菜系,不過他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們這一支杳無音信,百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