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甲巷真正的進士第,胡家大院在曾經寸土寸金的會理城中,占地也相當不小。
整個大院兒占地面積將方米。大院坐南向北,呈復四合院布局,全院由大門、屏門、前廳、過廳及廂房組成。整個建筑為重檐和單檐懸山式頂穿逗土木結構。
大門為門樓式,兩側是須彌座花磚墻基,門楣上以鏤空雕刻的八寶圖案作裝飾,梁柱間的雀替為鏤空雕刻的花卉。
門廳進出就掛了好幾塊匾額,除了進士第那塊最明顯的匾額外,周圍還有好些官員贈送的匾額,妥妥地解釋了什么叫做“統治階級的相互勾結”。
廳房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廂房為面闊兩間進深一間,門窗裝飾簡練實用。
大院兒和之前看的那些商業住宅不同。
商業鋪面沿街布置,鋪面后面為住宅院落或生產作坊,要不底層作店鋪樓層作住宅或儲藏室,形成前店后坊,前店后宅和底店樓宅、可商可居的型制。
要是發了財的富商,后院還修筑一種‘窨子房’,其實就是金庫,以石條、大磚鑲砌,厚木拼板門包以鐵皮,房內施以架空木地板,以桐油作防腐處理。院落與店鋪間有聯系方便的通道,切功能分區明確。
不過胡家大院用不著如此,估計商業產業都在別處,這里只是表現書香門第的地方。
后院住房中間是天井,天井內設花壇,利用天井采光和形成穿堂風。東西兩側還各有一口雕花大石缸。
院內多植這地方特色的花卉草木,除了春竹綠樹外,還有一棵掛果的老石榴樹,碩大的果子壓彎了枝頭,非常好看。
這里的環境非常清幽雅靜幽靜,結構樸素自然,與之前沿街住宅的商業氛圍截然不同,相必在同治年間,這里是一個鬧中取靜的所在。
四合院中軸線上從外到內分別是門廳、轎廳、大廳及住房,中軸左右布置客廳、書房、晚輩或客人住房、雜房等,形成左、中、右三線縱列的院落群組。
單體建筑的兩山或兩山及后立面均采用毛石或條石基礎和勒腳,再砌以“金包銀”的磚類土坯墻。
大院建筑裝飾也很有特點,有石雕、彩畫、空木雕、浮木雕、空磚雕、灰塑等。
因為材料不同和制作方法的區別,產生的質感、紋理韻味和藝術感染力上也各有差異,因此題材的使用,也就各有側重了。
進士第的品味也有些不一樣,一般住宅的各種雕飾繪畫,多用戲文套路,這里卻用了人物故事卻多用各類讀書人的歷史典故。
還有充滿生活氣息的漁樵耕讀。
而植物也多用梅蘭竹菊,蓮花菖蒲這類表現氣節和風骨的植物,動物則多選用道家仙侶的伴當如鹿,鶴,猿,虎。
與很多暴發戶大院兒里修飾題材大雜燴不同,這里的這類文化點綴,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