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第算是比較精美的了,但是遺憾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年久失修,雖然重新恢復做了些修繕,不過明顯保護力度并沒有到位,似乎當地也并沒有將之當做一棟可以對外吸引游客前來參觀的建筑,而是作為文保單位,予以基本的保護而已。
換句話來形容,就是:修是修了,不過修得草率。
周至一行人將胡家大院里外都游覽了一遍,李老三說道:“好像跟京城那些宅子還是沒法比哈?歲華軒和德綿堂就更沒法比了。”
“差在了修繕,內裝字畫,家具,植物……”周至說道:“其實最主要就是差了人氣兒,有了人氣兒后,剛剛說的這些才不得上。”
“這倒還真是提醒我了,除了歲華軒和德綿堂,其余地方也應該租出去才好。”
“那還不如搞成民宿,搞對外接待,比如我跟你表姐這種。”李老三厚顏無恥地說道:“國際友人,港澳同胞和臺島同胞,肯定覺得住四合大院比首都大飯店要更有趣更舒服。”
周至也覺得德綿堂現在文藝界文玩界的人太多了,他現在去首都都帶著小苗,很多事情不太方便,之前從杰西成那里盤下來的十套院子,除了后海一套轉手,一套裝修成了德綿堂之外,剩下幾套都從各地遷移了套院到首都進行異地重建,都是十分精美的老院子,重新裝修裝飾一新,文化價值滿滿。
那些院子長期不住人也不是辦法,改造成民宿對外經營倒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要既保留文物的價值,同時還要滿足功能性要求,改造上就又是一個大活了。
不過現在的周至可比當初買下院子的時候有錢多了,這些都不叫事兒,讓誰來打理這攤子業務才是事兒。
“嗯,這事兒得跟馬爺商量商量。”
逛到了中午,大家找了一家火鍋店,吃起而來火鍋。
蜀中人吃火鍋是傳統,并不分季節,甚至是七月流火的渝州江邊,白天溫度能夠達到四十度的時候,傍晚的火鍋店生意依舊火爆。
會理也似乎繼承了川人的這種脾氣,而且這里氣候四季如春,即便是大夏天里也不太熱,吃火鍋一點都不受影響。
進入店中,周至才發現這里的火鍋跟外面的火鍋大不一樣。
會理火鍋用的鍋子更像北方的涮鍋,本地就盛產銅料,所以鍋子是紅銅制作,中間是火塘和煙囪,周圍是一圈燙菜的地方,李老三一看就高興:“就這個就這個,這個不辣!”
在他的印象當中,只要是這種鍋子,雖然也是燙著吃,但是就是不辣。
結果這次還是讓他給蒙對了,不過和北方涮羊肉不同,會理火鍋是一鍋高湯,煮上臘肉、臘排骨、肉丸,雞肉之類,先行熬煮,等到端上桌的時候,已經滋味融合,肉香濃郁了。
大家先吃肉,等到這些肉食吃得差不多了,這才開始正式涮肉,涮肉主要是會理的黑山羊,普格過來的黃牛肉,毛肚黃喉,等到這些吃到位了,才開始上菜蔬,如竹筍,菌菇,綠葉菜之類。
這樣的鍋子同樣是白味的,但是臘肉鮮肉和高湯滋味融合起來后,滋味是相當不錯的,這里的臘肉已經接近了云南,有火腿特殊的鮮香,與蜀中的臘肉在味型上有些區別,更容易把湯頭的鮮味提出來。
“肘子你吃呀!”麥小苗和李老三一樣吃得很開心,給周至加了一個丸子和一塊毛肚:“怎么老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