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至也知道這個面為啥要叫撻撻面了,“撻”不是普通話里“拓”的讀音,而應該是“答”,在蜀中方言里,是摔打的意思。
撻撻面,意思就是摔打出來的面條的意思。
面條熟得比較快,老板一個人就能夠支應一個面館,還是這樣每一碗都要經過揉、撻的手工面條,手腳之麻利可見一般。
“這面條是真不錯。”坐到了店內小桌上,黃瑞山夾起食指寬,邊緣薄,中間略厚的面條吃了一口,贊道。
“得,你都說不錯,那就真是不錯了。”
蜀中的面條市場被北方同學們鄙視,鄙視的原因不是因為澆頭和調味,主要就是因為面條本身的質量。
蜀中幾乎沒有手工面條,基本都是機制的堿面,甚至還有如華興煎蛋面那樣的另類,直接用干掛面的。
手工面條僅限于刀削面,還有極少的地方特色如榮昌鋪蓋面,算是手工面。
不過鋪蓋面聽名字都知道,那就不是“面條”,而是“面塊”。
“原來蜀中也有這么好吃的手工面啊。”黃瑞山又唏哩呼嚕地刨了一大口:“肘子你不是美食家嗎?這么好吃的手工面條,你不給北方同學推薦下?”
“你知道的,白案就是我苦手。”周至自己點的是一份肥腸面,老板這里的面條除了普通的澆頭外,還給添了一勺燉得軟爛的豌豆,口味倒是和蜀中其他的面館差不多的,不過這個面和普通面館一比,的確就勝出太多了:“說實話,我以前都不知道這邊還有這樣的面條。”
“撻撻面”口感爽滑,綿韌,能夠吃出“嚼頭”感覺的面條,不是機制面和掛面能夠比擬的。
“的確很不錯。”麥小苗說道:“和馬爺帶我們去的河北面館的面條差不多。”
“嗯,的確。”周至拿筷子點著碗里:“蜀中的澆頭,配上北方款式的手工面條,差不多完美了。”
“像這樣的面館就該開到蜀中去啊,”黃瑞山說道:“最好就開在我們學校的旁邊,我一周起碼光顧三四回。”
“閏土你可以的喲。”周至笑道:“一星期下三四次館子,日子過寬綽了啊?”
“啊?”黃瑞山這才想起自己還屬于“幫扶對象”,不由得鬧了個紅臉。
“開玩笑的開玩笑的。”周至剛剛也是習慣性的調皮,說完自己都有些后悔了,但是腦子卻管不住自己嘴巴:“不過這次好像的確該輪到你請了……”
“欺負瑞山干嘛?!”李一佳開始打抱不平了:“幾碗面條,我請!”
“別別別,肘子說得對,今天我請。”說完扭頭對門口喊道:“老板,再來一個三兩的雜醬,不要辣椒!”
李一佳,麥小苗,周至三個人不由得面面相覷,小城市里面條分量一般都給得足,他們一共吃了三個二兩覺得吃得挺飽了,這家伙一人要來兩個三兩!
待到重新上了車,黃瑞山摸著自己的肚子:“來蜀中三年,總算吃到一次好面了……”
“看來我一會兒得開慢點,別給你浪出來。”周至都笑得不行了:“今天是不是也可以該我們蜀中平反了?咱們也不是做不出好面條來,和南北面粉質地什么的關系其實也沒多大……”
“我們主要就是不大愛吃面條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