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快要離開我們這個世界了。
接受采訪時,他曾說過,做好了電影還沒完成就去世的心理準備。
他正是在這種狀態下,完成了這部電影。
在電影中,是主角的母親留下了你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
若干年后,主角讀到時,感受到了母親確實已經離去的事實,以及她想要傳遞的感情。
那么,在現實里,是誰留下了你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部電影
若干年后,當再有觀眾們觀看電影時,又會想起哪位故去之人,從而百感交集
是宮崎駿本人。
我們再來看一遍電影的劇情大綱吧。
1主角在現實中遭遇不幸;
2主角進入奇幻世界冒險;
3主角結束冒險回到現實。
再看一遍,然后我們將這三句話替換成現實中的場景
1你在現實中有各種各樣不快樂的事;
2你看了場電影和主角一起經歷冒險;
3你看完電影重新回到不完美的現實。
我們進入電影院欣賞作品的過程,不就和主角進入奇幻世界冒險如出一轍嗎
幻想中的世界有童話、有美好、有恐怖、有危險,但無論如何,最后我們都要回到現實。
當主角回到現實時,封面上那只鳥問他你為什么還記得那個世界的事,其他人都會忘記的。
然后發現是主角帶出來一塊創世積木,鳥又說沒事,上面的力量不多了,你很快就會忘記的。
而在現實中,當你剛看完電影時,你會沉浸在電影的世界中,仿佛這是獨屬于你的冒險。
但久而久之,電影的劇情也終有一天會模糊,會淡忘。
當我理解到這一層時,便覺得什么35星,什么5星滿分,對于這部作品來說都已經沒有意義了。
歸根結底,宮崎駿并不在乎觀眾們能不能看懂。
他甚至不在乎觀眾會不會一直記住他。
或許會有人從電影中獲得信念和力量,或許會有人覺得很無聊,或許會有人看完就忘。
都無所謂。
宮崎駿只是把這部作品和他所有的作品都留給了這個世界。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在他離去后無限遙遠的歲月里,當又有觀眾找到他的作品并看完時,或許能在恍惚間,聽到一位老人笑著問道
電影已經結束,該回到現實啦。
悄悄告訴我,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放心,我不會說給別人聽的。
反正,你很快就會忘記這件事噠
作品本身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但我想講的已經講完了,純屬個人理解,一家之言,有不同見解也很正常,感謝大家能看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