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他也反對不了。
司馬懿都回絕了他提出全軍撤回上邽縣的建議了,他若是反對出戰,“畏蜀如虎”的指摘那不是轉到他身上來了嘛
源于鹵城乃是依著南側山體延伸而修筑的干系,蜀相諸葛亮的落營也分為兩部。
乃是自己督領主力在西漢水與祁山之間的道路上露營,別遣王平引無當飛軍在祁山南側修筑防御工事而落史稱南圍,以此徹底隔絕魏軍水陸南下的通道。
而司馬懿的調度,則是自引主力前去挑戰蜀相諸葛亮的營寨,讓張郃引偏師去攻打王平的南圍。
但戰果很慘。
在騎兵無有用武之地的情況下,張郃完全無法撼動王平的守御,鎩羽而歸。
司馬懿這邊就更慘了。
蜀相諸葛亮都不屑于固守營寨,直接遣魏延、高翔與吳班等將率引兵出去野戰,將魏軍打得一敗涂地。
僅是甲首便有三千級
搜刮戰場的時候,共獲得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甲首,乃是指甲胄俱全的主力精銳士卒,并非是郡兵或魏國的士家。
而為什么玄鎧都有五千領,但首級僅是三千嘛,那是因為在潰敗的時候,士卒們為了減少逃離戰場時的負擔,一邊逃一邊丟盔棄甲。
此戰過后,雍涼各部將率皆不復再請戰。
但司馬懿并不退兵,而是繼續回營地守著,張郃也沒有再建議他撤兵。
因為敗了就不能退兵。
不然,一旦蜀兵銜尾追擊過來,士氣低迷的士卒便會不顧將率約束逃亡,然后引發全軍一潰千里。
蜀兵也沒有來攻打營寨。
緣由是蜀國人口少,承受不起攻堅的死傷慘重。
雙方在對峙一個月后,轉機出現了。
去年領兵進入漢中郡協防的蜀國驃騎將軍、現今在漢中郡全權負責為前線補給糧秣的李嚴,作書給蜀相諸葛亮,聲稱因為秦嶺山脈以南持續的大雨,讓糧秣無法再供應得上了。
對,世上很多巧合。
去歲曹真伐蜀,被連續三十多天的暴雨給淋了回去。
而今歲在蜀國大占優勢的時候,又有繼續的大雨讓蜀軍糧秣補給不繼。
無奈之下,原本打算等到七月末便引兵北上,搶收魏國上邽縣屯田就食的蜀相諸葛亮,自得罷兵歸去。
也是在這個時候,讓司馬懿覺得自己苦苦等候的機會降臨了
他要追擊。
但張郃覺得歸師勿遏,且再次提及天子曹叡的書信,聲稱不可追。
司馬懿無法堅持。
因為此番戰事中張郃對他頗為敬重,盡心盡力的為他壓制著各部將率的驕橫,但他對張郃的建議一次都沒有取過。
如若現今在強迫,說不定張郃惱羞成怒起來,直接將問一句“都督連陛下的詔令都不遵從了嗎”,那他就得上疏請罪了。
但他也沒有放棄。
從御蜀至今,他被指摘為“畏蜀如虎”了,還違背了天子避而不戰的戰略意圖了,付出了那么多代價才迎來臆想中的機會,哪能輕易放棄呢
放棄了,那不就是坐實了自己御蜀不力的言辭了嗎
前去追擊,不需要大勝,無需斬獲多少首級,只要能搜刮些蜀兵落下的一些不便轉運的輜重回來,也能挽回一些顏面啊
所以他先招來了先前請戰最兇的魏平,直接問他敢不敢去追擊蜀兵。
待得到肯定的回復后,才問張郃是否愿意引騎兵走董亭道截斷蜀軍的歸路;且還特地加了句,讓張郃便宜行事,待看到蜀兵被追擊打敗了才引兵出來斷歸路。
也讓張郃沒有了回絕的理由。
不管怎么說,司馬懿終究是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