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李長史還沒開口就被滿寵一句話給堵死了,“此事我自修表與天子,就不勞長史了。”
言下之意,就是讓李長史莫參合了。
是故原本想勸說兩句的李長史,也只好行了個禮作退而去。
那是因為滿寵心中已然有決策了。
他雖然推行著被動守御的戰術,但這是因為兵力寡少使然,而不是意味著他并沒有襲擊江東的心思。他早就在綢繆著如何給頻繁來犯的江東一個教訓了。
但他著眼之地并非是皖城,而是濡須山脈后方的橫江浦。
此些年賊吳孫權為了征戰糧秣所需,陸陸續續從江東徙了兵士佃戶來江北屯田,橫江浦就是屯田點之一。
故而滿寵便綢繆著,待到稻熟此些賊吳兵士佃戶出城在野收割、防備松懈之時,遣兵前去襲擊,破營焚谷虜民歸。之所以一直沒有行動,是因為他覺得如今江東遣來北岸的屯田客太少,尚未到襲擊的時候。
如今,得悉了皖城可襲后,他便放棄橫江浦那邊的心思了。
軍爭在于求利。
以皖城為中心的大別山脈南麓谷地,疆域與魏屬廬江郡差不多大,不管是戰略意義還是可破壞的屯田以及可遷徙的黎庶,哪能是一個橫江浦屯田點可比擬的。
再者,則是如今的時機有點巧
就在開春十數日時,天子曹叡便作了書信給他,問若將廬江太守文欽調離淮南,是否會影響他的御吳部署。
是的,天子打算將文欽調歸京師洛陽了。
緣由是王凌去歲被文欽上表中傷后,同樣不甘示弱的上表彈劾文欽了。
乃是以文欽貪婪殘暴、常欺凌底層士卒且好虛報戰功為由,聲稱彼不適合擔任撫邊將領,請朝廷治罪。
此并不是挾私報復。
文欽為人暴戾,在淮南軍中名聲很不好。
如前番以討寇之名深入灊山燒殺擄掠遺民,就引發了許多吏民的不滿
在淮南類似于蔣班那種父祖早年在灊山避禍,后來復出山為民的家族有很多。他們與灊山遺民同為鄉黨,不乏同宗或親家,自然也由此怨恨了文欽。
滿寵也對文欽沒有什么好感。
更不覺得文欽離開淮南后,能讓他抵御賊吳的部署出現紕漏。
因此,文欽離任已然是定數了。
而結合方才夏侯惠上稟之事
文欽被調走,就是安撫了灊山遺民的情緒,也能將偷襲皖城的計劃拖延到適合的時機,比如夏侯惠督領的新軍可堪一戰的時候。
嗯,滿寵很篤定,天子曹叡將決意偷襲皖城。
且還預料到天子將私下授意他,讓他以夏侯惠督領的兩千新軍作為偷襲主力。
理由很簡單。
僅是挫敗賊吳、揚魏國軍威以及虜民而歸等裨益利好,便可讓天子曹叡不會坐失良機了。
畢竟天子繼位以來,在戰事上并沒有建樹。
相反,還喪師失土了。
而更深一層考慮,則是這部新軍干系到天子威信、推動士家變革以及從民屯募兵的成效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