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不敢確鑿。”
但蔣班的作答很謹慎,“但末將覺得,不管孫太守他們們是否襲擊無強口,我等都需要分出兵力去無強口戒備,以免那邊得悉了消息,遣人去濡須塢求援。”
“嗯,公俊言之有理。”
覺得很有道理的張騎督,立即引騎卒趕來無強口,然后分出兩百騎兵,繞到無強口之東戒備,截斷無強口與濡須塢往來的聯系。
也正是這個舉措,讓吳兵徹底失去了援兵。
因為高壽引兵出來的時候,留手在營寨內的將佐出于謹慎考慮,還派出了數隊斥候在高壽之后,時刻關注著高壽“討叛”的進展。
這些斥候在高壽被伏擊的第一時間,便連忙奔回營寨報信了。
留守的將佐得悉后,也當即派遣出了信使趕赴濡須塢求援。
就是很可惜,皆被魏軍騎兵給殺了。
而待到將軍張穎很順利的引兵混入營門偷襲營寨,以鳴鏑請騎兵策應時,張騎督便從東側圍住了無強口營寨,大肆鼓噪,做出魏軍已然大舉來攻的舉動。
也令營寨內的吳兵斗志全無。
畢竟,主將已然喪命了,營寨也被偷入了,魏國騎兵還截斷了他們的求援之路,他們還能期待什么奇跡發生呢
故而,在一片“降者免死”的勸降聲中,無強口營寨很快就易了主。
而此時夏侯惠還尚未趕到無強口。
因為他也才剛剛等到孫禮派人過來,接手救治傷兵與看押俘虜等。
不過,他本也不打算前去。
讓曹纂趕去無強口的另一層緣由,是想讓曹纂多添一筆配合將軍張穎奪下營寨的功勞而已。
他去了夾石口。
那邊發動襲擊更早一些,離魏國控制的疆域也更近一些,押解俘虜與遷徙黎庶的孫禮本部,是要走那邊回去的。
所以他想過去先行做好一二。
更深一層緣由,是他打算去那邊偷個懶,好好睡一覺。
為了頭腦更清醒的思慮未來的路。
是的,他倏然發現,自己先前為人處世很失敗且走錯了很多步。
有些人,有些事,總能教會你些什么。
就如鄧艾。
夏侯惠一直在勸導他功利心不要太重、為人處世不要太自我,以免走上“萬徑人蹤滅”的道路。但反過來想一想,鄧艾不也一直在反著來教會他一些事情嗎
在獻策的時候,鄧艾為什么膽敢藏有私心呢
還有天子曹叡與滿寵。
此番偷襲皖城是夏侯惠促成的,且也上疏詳言謀劃了,但他都引兵來偷襲了,竟然連石亭之戰俘虜的軍情都不知道。為什么孫禮與張穎能知道,同為一部兵馬將主的他,卻沒有資格知道呢
更令他倍受打擊的是,連為人直率、沒有城府的曹纂在接受他推讓斬殺高壽戰功之時,都聲稱日后將把廟堂賞賜轉給他以及免了他的借款。
是啊,不管是誰,都知道他汲汲于功名以及飽受錢財所困。
一個被他人了若指掌的人,也容易就被抓出弱點。
因為這個人沒有了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