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刀殂,也是理所當然。
若是夏侯惠覺得大造殺戮會讓自己擔上惡名,那就明說啊,他不介意以魏軍副將與幽州刺史的名義來持刀!
是故,毌丘儉直接以“不可姑息奸惡、以遺后患”為由,堅決不同意夏侯惠的做法。
哪怕夏侯惠還解釋了,他想這么做的最大緣由,是為了避免遼東元氣大傷,而讓歷來覬覦遼東四郡沃土的高句麗與韓濊尋到機會入侵;況且如今高句麗與江東媾和著,日后駐守在遼東的邊軍定要興兵討伐的,現今善待這些遼東兵將也是為日后做綢繆。
畢竟在遼東士庶眼里,攻伐高句麗可是義不容辭的事。
然而,這些理由還是沒能說動毌丘儉。
他猶堅持著“除惡務盡”的理念。
在他看來,夏侯惠所提及的高句麗也好韓濊亦罷,皆是疥癩之患、不值一提。
廟堂又不是不留幽州邊軍在遼東駐守!
且就連公孫家族都能碾壓的貨色,也需要魏國正眼相看嗎
高句麗與韓濊配嗎
故而,他略略沉默,便很委婉的提醒了一句,“稚權莫是忘卻了,遼東四郡戶不足五萬,口不過三十萬余,而公孫賊子竟可聚攏六萬多步騎在遼燧”
夏侯惠當然沒有忘記。
并非是公孫淵已然喪心病狂到一戶出兩丁、三丁從軍的地步。
而是遼東特殊兵制的緣由、自公孫度時期遺留的問題。
出身不高的公孫度,被授予遼東太守后,為了盡早稱雄海東,殺人立威、誅殺豪強等等手段是一方面,還與當年孫策為了迅速攻占江東那般采取同樣的制度。
乃是號召從軍者,若能帶著十人來就能當什長、百人則是百人督、五百人則是五百人督當然了,若是能聚攏千人來從軍的,要么選擇成為公孫度的姻親,要么會被視作潛在威脅,被尋個借口滅了。
故而,當時有許多人都是帶著家中奴仆僮客從軍的。
且遼東四郡周邊不乏外族,奴隸貿易十分盛行,故而這些已然混上百人督、五百人督的將率,為了保障自己在軍中的地位,也會頻繁購買或擄掠奴隸編入行伍,從而一直讓遼東的兵馬保持著相當可觀的數量。
自然,這種做法弊端也是很大的。
如此番夏侯惠與毌丘儉前來征討,以劣勢兵力每戰皆勝、堪稱所向披靡,就可見一斑了。
毌丘儉的擔憂也是源于此。
他覺得將這些擁有很多部曲的“軍中豪強”遣散歸家,必然會成為遼東日后不得安穩的隱患。
以強凌弱、以武犯禁等擾亂地方治安等,這種禍害還是小的。
不滿失去軍中權力,進而暗中串連媾和裹挾民眾起兵造反,那就是真正動搖魏國對遼東四郡的統治。
“仲恭兄言下之意,我知也。”
輕輕頷首,夏侯惠緩聲說道,“且我本意,并非對此些隱患視而不見,而是意使彼等‘為王前驅’耳!”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