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公王陽明的心學,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總綱領,還沒過三代呢,知行合一就沒了,只有唯心至上的致良知存在了,我覺得對,天下就該如此
就跟葛守禮彈劾張居正僭越神器一樣,只要葛守禮覺得是,他就能彈劾。
天下的學問已經出了問題,禮已崩樂已壞,需要清朗風氣,這是禮樂,需要自天子出,意思是,小皇帝一作,張居正二作,楊博三作。
“那好吧。”朱翊鈞只好答應了下來,以天子的名義,將張居正的矛盾說,刊刻發行天下。
朱翊鈞看向了馮保說道“馮大伴,此事由內署所領三經廠雕版刻印,刊行天下吧。”
馮保還在思索這矛與盾,到底是怎么碰撞出火花和疑惑,又是怎樣循環向前,突然聽到了陛下命令,才回過神來,這里面還有自己的事兒,他俯首說道“臣遵旨。”
至此,矛盾說一作為大明至高無上的小皇帝陛下,二作為大明權勢滔天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先生,三作為大明碩德之臣掌佐天子少傅楊博,由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領內署三經廠刊刻天下。
但是這矛盾說,似乎仍然不是很完整,矛盾對事物發展的影響,具體是怎樣又是如何體現呢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頗為確切的說道“元輔先生,朕有疑慮。”
“元輔先生所言矛盾說,令人耳目一新,只是這利矛總是對的還是這堅盾總是對的若是一會兒是利矛是對的,一會兒是堅盾是對的,亦或者說,有時候,利矛的一部分是對的,堅盾的一部分是對的,該怎么辦呢”
張居正始終沒有講明白矛盾的對立與統一,放到楊博問題上,君子和小人是對的,但是放到楊博這個人身上,卻統一在了楊博的身上。
張居正刻意避開了楊博問題。
同樣,矛盾對事物的發展和影響,張居正的矛盾說,并沒有講明白,這個學問,仍然不甚明了。
這是讓朱翊鈞頗為不滿的地方,哪怕是矛盾說刊刻的晚一點,也要把這個問題弄明白。
張居正眉頭擰成了疙瘩,十歲的人主,突然變得面目可怕了起來,從一個陽光開朗的男孩,開始一點點崩解,而后變得不可名狀,不可觀察、一種莫名的存在,但是他想知道,迫切的想知道,皇帝陛下問題的答案,突破自己的認知的邊界,了解萬物無窮之理中,自己仍然不甚明白的地方。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臣,誠不知,容臣緩思。”張居正有些口干舌燥,他覺得自己似乎明悟了什么,但卻什么都不明白,像是在霧里看花、水中撈月,就像他這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那樣,遙不可及。
“朕不急。”朱翊鈞笑著說道“今天要講論語,還是帝鑒圖說呢”
御座之上,一個不可知的存在,又慢慢變成了十歲人主,他樸素、好學、求知,笑容和煦而富有感染力,似乎剛才發問的不是他一樣。
“臣為陛下解惑。”張居正再俯首,開始了今天的講筵。
上架了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