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黨對付戚繼光,哪里有那么容易
只要張居正不背刺戚繼光,戚繼光這個薊州三鎮左都督,就不會有什么太多的顧慮。
難忘那一年深秋,你我皆年少,心中有大志、胸中有韜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從此以后,同志同行且同樂,彼此攜手共進,風吹雨打,狂風驟雨誰也不能離間,終于多年以后,你功成名就,我糞土當年萬戶侯,緣分卻走到了盡頭。
分手之后,大家還是朋友。
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誰讓戚繼光一直打勝仗呢
“開始講筵吧。”朱翊鈞坐得筆直,看著張居正,讓他開始講課。
“臣昨日和楊太宰夜談,略有所獲。”張居正開始講解他和楊博的夜談所得,主要就是萬物無窮之理之間的普遍聯系、矛盾的定義、矛盾的無處不在、矛盾相向產生的疑惑,解決這些疑惑之后的影響,由人對萬物無窮之理,延伸到國家之制上。
這些道理,張居正不知道小皇帝能不能聽懂,但是他一定要為陛下解惑,這是作為帝師的職責。
“先生的矛盾說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茅塞頓開,先生大才”朱翊鈞越聽眼睛越亮,能從君子小人對舉互言、結合知行合一,領悟出辯證法的真諦來,這張居正不愧是不器君子之才。
“陛下謬贊。”張居正極為謙虛的回答道。
張居正其實不是很在乎晉黨,大明制度設計,皇帝才是關鍵,張居正最期盼的就是皇帝陛下能成才,這才是張居正心中的重中之重。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不如將這個論述,刊刻邸報,發行天下”
大明的邸報就是每五天定時發行一次,發行的對象是大明官署,所有到下章各部的公文,每五日一送內閣,備編纂成冊,而后由提塘官,發往大明各地之府州縣等地。
提塘官,就是邸吏、邸官,專門負責傳遞邸報,邸報到地方后,會有抄報房,由一些個考不了功名的文人,負責謄抄邸報內容,每日銀一分,給兩頓飯,算是窮酸書生的營生。
六科編纂、內閣審核、雕版刊印、提塘傳遞、抄報房文人摘抄、傳播天下。
若是比較重要的邸報,比如先帝龍馭上賓,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內署的三經廠、翰林院和國子監,都會刊刻,直接刊行天下。
朱翊鈞所說的就是后一種,矛盾說,刊刻發行天下。
“陛下,臣何德何能刊刻邸報”張居正鄭重其事的拒絕了,皇帝十歲、太后二十七歲主少國疑,輔臣當國,張居正這個時候把自己的文章,刊刻天下,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天天參加廷議的葛守禮,親眼看著陛下親自下印,都這樣了,葛守禮都認為張居正有事沒事在威震主上、僭越神器、哄騙皇帝,這要是把自己的文章刊刻天下,那豈不是坐實了他張居正要做權臣嗎
萬萬使不得。
“風氣清朗則海晏河清,惡劣的行徑無所遁形,筆為器意縱橫,教化萬民,以正以文,政可治、國可期、萬民之所向,既然是元輔先生和太宰商議,就以元輔先生和太宰二人共著好了。”朱翊鈞想了個辦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一作二作,功勞平攤,張黨晉黨,人人有份。
張居正仍然拒絕,俯首說道“陛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朱翊鈞眉頭緊皺,想了想說道“元輔先生說笑了,朕沖齡德涼,如此學問通達之學,豈是十歲人主能說出來的貪天之功,貽笑四方。”
張居正卻非常肯定的說道“新建侯王文成公在世時,更強調知行合一,而王文成公離世后,門徒都強調致良知,似乎只要致良知,就足夠了,知行合一,全然忘記了。心學變成了高談闊論之說,臣委實痛心不已。”
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