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底氣十足的說道“此物名曰千里鏡,前鏡不對日光,日光眩目,會傷害眼睛,鏡光反昏也看不清楚,須于暗處置架,鏡必置架,千里鏡才不搖動。”
“視欲開廣,挪動動鏡床,左右上下,絕對不能快,要慢慢來。鏡面勿沾手澤,倘蒙塵垢,以凈布輕輕拂拭,勿用綢絹揩摩,否則就磨花了。”
“何用”張居正聽這東西使用起來如此的繁瑣。
馮保站直了身子,侃侃奇談的說道“遠視山川河海、樹木村落,如在目前。若十數里之內、千百步之外,取以觀人鑒物,如同當面。”
“就是望遠用的。”朱翊鈞笑著說道“元輔先生試試”
張居正將信將疑,朱翊鈞找了個凳子,指著鏡筒說道“看不清近處的人,需要把后鏡略伸,把鏡筒延長,看不見遠處的人,需要后鏡略縮,把鏡筒縮短,自調為得,慢慢拉伸。”
“這”張居正試了試,調整好了鏡筒長短后,就看清楚了戚繼光的臉,非常清晰,就像在眼前一樣。
朱翊鈞搞這個也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張誠從月港回來的幾件玩具之一。
一個放大鏡,可以夏天烤螞蟻的放大鏡,一個縮小鏡,通過這兩個鏡片看人,可以把人放大和縮小,頗為有趣,就是宮里太監出差給小皇帝帶的玩具。
張誠一共帶回來十幾面顏色各異的放大鏡縮小鏡,有一次張誠將兩塊疊加之后,卻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張誠有些嚇壞了,以為自己要開天眼了,惶惶不安了好幾日。
直到試了好幾次,才發現其中關鍵。
武英樓這臺千里鏡制作用可是耗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從挑選透光玻璃開始,就是精益求精,一共制作了幾十臺,才算有一臺能用。
朱翊鈞頗為感嘆的說道“水晶無論多么透亮,對著陽光看,都會有淡淡的、均勻的、細小的橫紋或柳絮狀紋理,兩塊疊加很容易影響視線,開始的時候,找不到那么透亮的玻璃,有孔洞、氣泡等等,朕都打算放棄了,馮大伴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這才算是有了。”
馮保頗為謙虛的說道“燒玻璃的工匠有恭順之心,妙手偶得。”
工匠們翻閱了景泰年間的工匠曹昭寫的格古要論,才從罐子玉中找到了排氣眼的法子,而玻璃在格古要論中也有記載,玻璃出自南番,有酒色、紫色、白色、明瑩,潔亮明瑩。
即便是找到了辦法,這么晶瑩透亮的玻璃,攏共就燒出了四十多片,最終做成了面前的千里鏡。
“奇物也。”張居正頗為贊嘆的說道。
這東西要是能小型化、便攜化,那對戰爭的影響,將是舉足輕重的。
朱翊鈞看向了校場,戚繼光為總裁、馬芳、俞大猷為副總裁,考核這數百名四品官及以上推舉的將才,這里面最次為武舉人出身,也有武進士。
而朱翊鈞很快就注意到一人身上,他對著馮保說道“去問問那試斬第四排第三人,是何許人也”
馮保去了沒多久,就回來了,俯首說道“陛下所問之人,是遼東總兵官李成梁長子,李如松。”
正所謂寶岐司設于西苑內,戚繼光拜帥文華殿,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啪感謝書友“異史公”1500點打賞,謝謝支持。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