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掉了董狐貍兩千多個首級,不僅僅是北古口一地,而是四地設伏,才有如此戰果,探取情報設伏示弱誘敵深入分割包圍圍三缺一追擊,戚繼光的意思是,他在戰場上,完全掌控了主動權,所以才會取得如此戰果。
戰爭的進程都不一樣,結果自然不同。
戚繼光拒敵的思路是把敵人都消滅了,就是拒止賊虜逞兇。
這個思路,看起來格外的合理。
“陛下,胡虜一人三四匹馬,若是銳卒一人有馬七匹也不稀奇,這就是他們最大的優勢,馬軍所帶來的機動。今日在北古口,明日就能到喜峰口,臣慚愧,未能誅殺董狐貍,此人必然卷土重來。”戚繼光頗為感觸的說道。
他在感嘆只抓到了前來支援的董狐貍侄子卜哈出,沒抓住董狐貍,是未盡全功。
下次一定。
“陛下習武是極好的。”戚繼光開口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自從海瑞回朝,把世廟主上八子僅剩一人這個問題挑破之后,戚繼光這句話,就不奇怪了。
戚繼光不好明說,但懂的都懂,陛下需要防止落水。
明武宗親掌兵權后,就落水了,而且是兩次,孰是孰非,當年的情況到底如何,已經無人知曉,但是戚繼光作為陛下手中主攻伐的利矛,有必要提醒陛下,要保護好自己。
大家都在一層窗戶紙之下,說著心照不宣的怪話,誰聽不懂誰尷尬。
朱翊鈞笑著說道“戚帥,朕會游水入夏之后,就開始學游水之事,雖然稱不上浪里白條,但也會幾分。”
游泳這么重要的事兒,朱翊鈞這個不務正業的小皇帝,怎么可能不防備
明武宗兩次落水,明熹宗天啟皇帝也落水,作為不務正業小皇帝,自然也要會游泳才是。
畢竟,大明皇帝易溶于水,很多人都說,是當年朱元璋把小明王沉江,是小明王的詛咒。
長袍短褂落了水,怎么可能游的起來
所以朱翊鈞不見朝臣時候,都是上衣下褲的短褐,有棉有麻,講究的就是一個輕便,講究的就是一個不溶于水
入夏五月份開始學習游泳,已經學習了長達四個月之久,從最基礎的漂浮、狗刨、仰泳、潛泳、蛙泳,至于其他的,緹帥也教不了,小皇帝游泳這件事,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少,緹帥朱希孝知曉,陪練的二十人知曉,兩宮太后知曉,宮里幾個太監也知曉。
朱翊鈞習武已經有半年有余,氣息變得綿長,下盤扎實、腿部力量壯實,所以蛙泳的速度還挺快,在水里,朱翊鈞就是個靈活的小胖子。
越不下水,越怕水,朱翊鈞第一次下水,李太后也不樂意還生了好大的氣,但是隨著小皇帝的進步飛速,李太后也只能聽之任之。
“戚帥,應該如何滅虜”朱翊鈞一直跟著戚繼光走到了兩宮太后的珠簾之前,才開口說到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戚繼光對兩宮太后見禮后,聽到陛下的詢問,知道這是問國之長策,而不是虛頭巴腦的唱贊歌,更不是表忠心,是需要戚繼光作為帝國的大將軍,做出自己對帝國戎事提出自己建設性意見。
他的這次奏對,很有可能決定大明戎事,十年、二十年的走向。
“唯有重振京營。”戚繼光首先做了一個總述。
要滅虜、要一雪前恥、要邊方靖安、要防止地方繼續坐大,只有一個辦法,重振京營。
李太后沉默了片刻問道“邊軍不可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