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禮更是沖鋒在前怒斥元輔張居正你亡人臣之禮,我大明還沒亡天下,我大明的言官還沒死絕,就決不允許你張居正讓陛下如此操勞
國朝養士兩百年,仗義死節在今日
張居正總覺得自己搬起了石頭砸自己的腳,早知道就換換順序,先讓張四維回朝,再讓王崇古回宣府,這樣一來,張居正好繼續對晉黨追擊,也讓張四維和葛守禮掐起來,省的葛守禮天天挑張居正的理兒。
最關鍵的是,都察院另外一位總憲,從海南回朝的海瑞,對陛下每日都前往京營操閱,也不支持。
十歲人主,早上五更起聽政讀書,上午講筵,下午習武,再前往京營,回宮還要去寶岐司看一眼,回宮之后還要蓋章批閱奏疏,雖然這里面有些事有一部分是皇帝在自找麻煩,不務正業。
但是讓皇帝這么辛苦,約束的這么嚴苛,皇帝又不是鐵人,作為帝師,就不能愛惜一下自己的弟子嗎
皇帝萬一這么忙碌,生出了叛逆心,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小皇帝怕張居正,那張居正走了,小皇帝學了唐明皇怠政,怎么辦誰能負這個責
張居正面對海瑞所言,真的是有苦難言尤其是那句小皇帝怕張居正。
給小皇帝講筵絕對不是一件美事小皇帝真的怕他張居正嗎誰造這種謠言,真的是喪良心
元輔一點都不覺得小皇帝怕他,但是朝中非議連連,張居正只好改請請皇帝每五日前往京營閱視,由操閱改為閱視,由每日改為了每五日,以安軍心振軍威,這只是暫時的,等到小皇帝親政的那天,再由陛下圣意獨斷。
葛守禮狠狠的揚眉吐氣的一把
“這幫言官要是閑的沒事干,就到寶岐司領一卷農書回家試著種一種番薯,朕都不嫌辛苦,用他們嫌朕辛苦朕辛不辛苦,朕不知道”朱翊鈞在張居正的請上御北土城閱視京營軍兵操練疏上下印。
他不覺得辛苦,權當減肥了,結果朝中這輪由葛守禮掀起、海瑞支持的風力輿論,硬生生逼的張居正讓了步。
張宏收好了陛下蓋過章的奏疏,聽陛下詢問,思索了下,低聲說道“葛守禮還是有些恭順之心的,陛下天生貴人,可是十歲年紀,軍兵看了,難免起輕視之心,若是再有人搖唇鼓舌一番,到時候,怕是戚帥就得回薊州了。”
朱翊鈞聽聞不住的點頭說道“嗯,張宏你說的有理,怪不得元輔先生要讓步,改操閱為閱視,有些個事兒,并非戚帥本意,但是萬一折騰出什么幺蛾子來,戚帥憑多幾分麻煩。”
“成事難,壞事易啊,朕到北土城武英樓,見京營總兵、副總兵、參將庶弁將等閱視法,暫時采用了。”
“這葛守禮,出了好大的風頭咧”
這也算是妥協的結果,皇帝畢竟幼沖,十歲人主,天天出現在京營,軍兵看了,喲,這么個小東西,老子拳頭比他腦袋還大,他能做皇帝,我為什么不能做
主少國疑的時候,一切以穩定為主,所以,皇帝去閱視,而不是操閱,每五日,而不是每日,也是一種折中。
但總算可以出宮出城去透透氣了,這就不用住在百官營造的信息繭房之中。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至少朱翊鈞能知道,大明什么時候要完,為什么要完。
“鴻臚寺卿奏稟,八月二十五日,織田信長逐出了足利義昭,室町幕府徹底消亡了。”朱翊鈞注意到了一封奏疏,鴻臚寺卿孫鑨上奏,說了一件倭國的事兒。
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擁護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成功提刀上洛由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成為了京都的豪強,控制了京都之后,提出了天下布武的戰略,而后慢慢消滅地方割據勢力,結束了倭國應仁之亂持續了近兩百年的亂世。
萬歷元年,織田信長在獲得了足夠的威望之后,將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放逐了。
倭國室町幕府被大明成祖文皇帝冊封為了倭國國王,兩百年時光荏苒,室町幕府現在終于完全散了架,成為了歷史長河里,微不足道的一顆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