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就貪吧,貪那么多,被人查的底朝天,這案子張居正怎么回護二十四萬畝田,哪怕是按正一品一萬畝田去核算,徐階名下田畝是規定的二十四倍。
作為張居正的老師,徐階有傳道受業解惑和提舉的恩情,這是張居正要還的私情,他不能不為徐階說話,但是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徐階要是再不識好歹,真的不怪張居正了。
朱翊鈞將兩封書信遞給了張宏,馮保將兩封書信下火漆押好,送往九龍館驛,送往應天府和松江府。
“臣為陛下解惑。”張居正看這件事辦完了,開始了今日的講筵。
“朕前些日子的詢問,元輔先生至今未成解惑。”朱翊鈞問到過矛和盾總是對的嗎
元輔先生遲遲沒有回答。
張居正對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想明白了,他俯首說道“臣略有所悟,有道是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道德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單純的利矛和單純的堅盾,是不可能長久的,也不可能更加銳利,更加堅固,就像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所以天地有陰陽,也有矛盾。”
“道,獨一無二,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平衡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
“萬物背陰而向陽,背陽而向陰,并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平衡,謂曰沖氣以為和。”
“陰陽出于道,矛盾亦出于道,陰是陽,陽也是陰,矛是盾,盾也是矛,矛與盾如天地之陰陽二氣,矛與盾相擊而形成一種平衡的狀態。”
朱翊鈞認真的聽完了張居正的說辭,這還是矛盾相擊,產生疑惑,并且解決,是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和朱翊鈞想聽到的并不完全相同。
“這就是元輔先生的答案嗎”朱翊鈞沉默了許久,詢問道。
張居正繼續說道“矛和盾,本為一體,彼時為矛,此時為盾,并不總是正確的,有的時候,是矛被盾所阻攔,有的時候,是盾被矛穿破。”
“這句話略微難以理解,臣以族黨為例。”
“晉黨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利矛,為了解決與俺答汗沖突走到了一起,朝中反對和解,堅持不顧民生的打下去的風力是堅盾。”
“在俺答封貢后,晉黨卻變成了族黨,同利則趨,同害則避,這個時候,晉黨變質,變成了堅盾。”
“楊太宰不滿張四維和王崇古瞞著他做了那些茍且之事,否定了張四維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為求延續,提出了尊主上威福之權,抵擋元輔威震主上,這就形成了新的矛與盾。”
“晉黨否定了朝中風力,而族黨否定了晉黨的成就,楊太宰又否定了族黨朋比之綱領,現在葛守禮是新的利矛,王崇古和張四維變成了堅盾。”
“有矛盾,必然有斗爭,彼此不斷的否定,才讓晉黨的不斷向前,擺脫族黨的桎梏再次蛻脫。”
“晉黨如此,臣之張黨與晉黨亦是如此,浙黨與張黨亦是如此,臣權與君權亦是如此,天下萬物無窮之理,亦是如此。”
張居正說完,并不是完全肯定,大明的十歲人主,到底能不能聽懂他在說什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居正還把老子的著作,全部看了一遍,略有所悟,為了解決皇帝的疑慮,張居正真的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