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沈氏,也被稱之為大石頭沈氏,乃是詩書禮樂之家,永樂年間,沈氏先祖沈度、沈粲,相繼成為進士,一手臺閣體,寫的那叫一個漂亮,從此之后成為了大明科舉的指定文體,臺閣體,楷書的一種,以烏黑、方正、光沼、等大為特點,講究一個方方正正,如同刊刻印刷而成。
沈氏累代為官,往上數三代,比如云南按察司經歷沈淮,等等。
這參加詩會的還有,昆山顧氏,這可是蘇州傳承千年的豪奢戶,擅長丹青筆墨,家學淵源,顧氏本就為江東望族,其源出三國東吳丞相顧雍,顧氏和朱、張、陸,世為江東四姓之一,底蘊深厚。
累代為官,比如顧濟,正德十二年京進士,刑科給事中,顧溱,是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廣州按察司僉事,顧章志,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現在的南京光祿寺卿兼任應天府府尹。
而顧章志的兒子,顧紹芳,已經考中了舉人,這次詩會之后,前往京師考取進士。
華亭徐氏、大石頭沈氏、昆山顧氏,乃是姻親,徐階娶了沈氏的姑娘,而徐階的親生母親出自昆山顧氏,而徐階的女兒嫁給了顧氏的顧九錫,這是一種極為親密、彼此姻親的關系。
放眼望去,縉紳們大半都是這樣的來頭,祖上為官,現在還有人在朝中當差,這一股合力糾集在一起,那是連皇帝都要側目的力量,張居正何德何能,壓著這些縉紳,摁著這些人的腦袋,讓他們把吃進肚子里的田給還了
張居正算什么東西,不過是腿上的泥還沒洗干凈的軍戶出身,憑什么跟他們斗
讓徐階有些膈應的是,詩會上,聊得最多的是俞大猷三日連拔十八寨,煊赫一時;張居正講學與帝矛盾說,鞭辟入里。
無論哪一個話題,都不是徐階愿意聽到的。
沈昌明站了起來,示意大家安靜下,開口說道“諸位諸位,咱們來說說正經事吧,朝廷這是打定了主意要查侵占之事,而且都把侵占的具體地塊都給列了出來,七萬頃啊,這是剖我們的心,挖我們的腎,要我們死啊”
應天府尹顧章志,已經把確切的消息從官署傳了出來,傳到了這昆山,才有了這次的詩會。
一直討論俞大猷的戰績彪悍和張居正的矛盾說驚為天人,實在是有些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
聚集在一起的縉紳們對朝廷的強大一清二楚,但是他們要守護自己的生產資料,那七萬頃田畝可是他們的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財富,怎么可能輕易交出去
張居正要白沒他們的田產,他們不肯這般輕易的答應
沈昌明糾正了詩會宣揚朝廷強大這種不良的詩會導向,將事情拉回了正題。
“諸位有什么辦法嗎”沈昌明詢問著。
應天府尹顧章志的兒子,舉人顧紹芳,開口說道“這事,其實好辦,我們蘇松地區最缺少什么”
正所謂“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啪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感謝“19歲的中二病”的1500點打賞,謝謝支持和認可,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