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罪。”高啟愚看到了陛下,再次叩首認罪。
朱翊鈞看著高啟愚笑著說道“你這人,朕都說了,事情已經了結,你到底要作甚”
高啟愚頗為真切的說道“臣請陛下治罪,臣為元輔門生為惡,若有罪不罰,恐造成與陛下和元輔離心離德,臣大惶恐,故此請罪。”
朱翊鈞看著高啟愚,笑著說道“你做事的時候,但凡能想到這一點,還能出這檔子事兒你太看得起自己了,你這點事兒,根本無法造成朕與先生離心離德,先生有大志,讓大明再起,先生此志不變,君臣就無間隙可言。”
明攝宗又何妨只要能讓大明再起,張居正死后,給他個攝宗封號也無所謂,大功天下,大恩君王之臣,朱翊鈞給得起,張居正的確是不肯要的,也要不起。
連個正一品的俸祿,張居正都磨牙了三次。
朱翊鈞左看看右看看,打量了半天,恍然大悟的說道“朕知道你在擔心著什么了,一罪不二罰,你這罪現在不罰,日后必然成為去皮見骨的那張皮,必然對先生不利,是與不是”
“是。”高啟愚呆滯了一下,這小皇帝人不大,心思卻是七竅玲瓏,他在想什么都一清二楚
“行吧,你還算是個人,不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知道闖了禍,不給先生找麻煩,就這一點,就比很多人強了,新建伯王陽明一輩子光明磊落,他的學生,個個都是空談之徒,弄的新建伯現在都入不了孔廟從祀。”朱翊鈞點了點頭,肯定了高啟愚是個人。
至少這高啟愚還算是個人,闖了禍愿意承擔,次是奏疏請求致仕,這次是到玄武門跪等面圣,高啟愚沒有看事情了結,就理所當然的覺得事情過去了,絲毫不顧及受到牽連的張居正,怎么過關,日后會不會被舊事重提。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既然要罰,那就貶你去蘇州府溧陽縣做知縣吧。”
“還請陛下明示。”高啟愚一聽要貶斥,神情終于放松了一下,只是不明白去那里要做什么,蘇州府的知縣可是肥缺,跑那邊去,具體要做什么,陛下肯定有指示。
朱翊鈞嚴肅的說道“朕的農學師父徐貞明的老師馬一龍致仕后,墾荒墾十二萬七千余畝一畝不剩全被侵占了你到那里,把這些被侵占的田搶回來,把這件差事辦好了,朕就原諒你了。”
“臣領旨。”高啟愚跪在地,磕了個頭,領了差事。
高啟愚終于知道小皇帝為何要親自下旨把海瑞找回來,顯然是同志同行且同樂的同道中人,海瑞和陛下,對還田之事,極為熱衷。
朱翊鈞看著高啟愚說道“若是力有未逮,就去尋汪道昆、宋陽山、俞帥、陳璘等幫助,若是還不行,就去尋千戶駱秉良,讓他幫你,若是還不行,你就原地解職掛印而去,歸鄉做個地主老財吧。”
“元輔先生沒有這么無能的弟子”
“不識大體、沒有恭順之心,惹是生非,牽連恩師也就算了,若是連能力也沒有,當什么官,回家賣紅薯去”
朱翊鈞說完甩了甩袖子,邁著四方步,向著寶岐司而去。
“臣遵旨,恭送陛下。”高啟愚跪在地,直到完全聽不到腳步聲,才站了起來。
若是連這等差事都辦不好,大抵是賣不好紅薯的,找根繩,自己掛去,結束這屈辱的一生,留下最后一分體面便是。
正所謂文華殿廷議南衙還田,張居正陰詭金蟬脫殼,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啪感謝“異史公”的1500點打賞,感謝支持,感謝認可。求月票,嗷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