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塘報,還附一份當地縉紳們聯名的賀表,這個賀表非常有趣,賀表的前半段贊揚殷正茂平倭的功績,后半段則對殷正茂在極南橫行霸道,貪腐鉅萬,魚肉縉紳的行為,進行了口誅筆伐
殷正茂也是心大,居然就這樣把賀表送回了京師來。
縉紳們大概意思就是殷正茂的確能平倭,但是朝廷,快管管他吧,他平倭平了兩次,要了折銀十二萬兩的助軍旅之費殷正茂自己個至少自己貪了三萬兩銀子
萬士和看完了塘報和賀表,想了半天才開口說道“理應嘉獎其功,但是殷總督貪腐之事,仍應責令禁止,看看他干的這叫什么事啊,不肯攤捐,就門逼迫,電白林氏的院墻都給拆了”
“簡直是有辱斯文他還是個文進士,怎么能干出這種事兒來呢”
一共十二萬兩的助軍旅之費,電白港林氏不肯納捐,殷正茂直接帶著人過去,把大門和院墻拆的一干二凈,逼迫林氏必須納捐,最后拿到了二千兩銀子,揚長而去
電白林氏哭訴,那叫一個慘啊,大門還被殷正茂給拿走了。
譚綸實在是有點憋不住了,笑出聲來,他搖頭說道“當年在浙江福建平倭,我就想這么干,將士們有的時候餓著肚子平倭,權豪卻醉生夢死,恨啊,恨手中鋼刀只能對準倭寇。”
“胡公屢次要求納捐,這些權豪戶,死活不肯,胡公總是不讓我們逼迫過甚,恐朝中風力輿論,百般周轉。”
“有趣。”
戚繼光也想起了當年的往事,露出了一抹會心的笑容,那段時間,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總是因為幾兩銀子,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搞不到銀子,能討到點糧食,那算不虧欠了。
朝中沒人,就連平倭都得大費周章。
殷正茂仗著自己的后臺是當朝首輔,做事百無禁忌,拆人院墻的事兒都做出來了,還把大門一道帶走了
譚綸和戚繼光只能羨慕,換他們,他們做不來。
張居正拿著塘報看了半天,才開口說道“林阿鳳敗海寇林道乾,占南澳島為據點,與大明官軍相持不下,去歲多次修書,請求議和朝廷安撫,兩廣總督殷正茂奏言此事,詢問是否招安。”
“林阿鳳盤踞南澳,共有船艦六十二艘,手下五千五百余人,這次殷正茂兩次全殲倭寇,和這個林阿鳳有些關系,侵襲銅鼓、雙魚二所的倭寇,被林阿鳳堵住了退路而侵擾電白港虜情,也是林阿鳳。”
葛守禮有些不贊同的說道“招安現在知道怕了為禍一方的時候,怎么不想著今天”
海瑞想了想說道“我在瓊州,素聞林阿鳳為人,林阿鳳是海綠林泰老翁的義子,后繼承泰老翁基業,主要營生是劫掠紅毛番海船,還真不是入寇大明。”
“當然我個人判斷,他是打不過,而不是不想入寇,是沒那個實力。”
“隆慶六年初,韋銀豹、黃朝猛舉海英豪會,共謀大事,受海幫元老裹挾,林阿鳳進攻廣東沿海港埠,被殷正茂給胖揍了一頓,損兵折將,彼時林阿鳳有船三百余艘,手下四萬之眾,被現在的松江副總兵陳璘挨個擊破,打的只剩下了六十二條船,五千多人了。”
朝廷收到的是捷報,里面只有大明方面的部署和動靜,剿滅了多少倭巢,其實不太全面,海瑞在瓊州,聽到的更加全面一些。
林阿鳳畢竟年輕,老龍頭泰老翁死后,林阿鳳做了龍頭,這海幫也不是鐵板一塊,四萬多人,也是派系林立。
林阿鳳不主張入寇,但是元老們一拍大腿,我們混了這么多年,花了這么多錢,養了這么多人,有人聯袂共同攻伐,高低要幫幫場子。
李遷主持極南局勢的時候,孱弱的官軍,給了海幫一些錯覺,覺得朝廷軟弱可欺,最終進攻。
這試試就逝世,這場子是能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