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鳳從三百條船到四萬之眾,短短月余,直接銳減到了六十二條船,五千五百人。
譚綸綜合分析了一番笑著說道“林阿鳳這是被打服了,他現在也是為禍極南的海寇之一了。”
禮部尚書萬士和思慮再三說道“我朝并無招安先例,若是招安,豈不是學了兩宋舊事,越招越亂還是剿滅為宜。”
“若要富,守定行在賣酒醋。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若是招安林阿鳳,此端一開,后患無窮。”
大明對于平叛,是剿撫并濟,但主要還是以剿為主,以撫為次,把人徹底打服了,再招安,就不會生事了,萬士和是站在大明朝廷的立場,分析林阿鳳請求招撫,給出了禮部的意見。
“又不是打不贏,招安作甚朝廷勢弱則入寇,朝廷勢強則唯諾,請求招撫,哪有這種道理。”葛守禮仍然堅持剿,五千人還是太多了,再剿一輪,打散了便是。
海瑞斟酌了一番說道“葛總憲所言不無道理。”
殷正茂都打到了這個份,兩廣賊寇漸平,這最后一哆嗦了,剿了便是,打疼了知道改悔了進棺材了知道不應該朝廷威嚴法度何在
廷議九卿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剿,再剿一輪,林阿鳳死了,剩下的人就能安置了。
張居正拿著奏疏說道“林阿鳳打算跑了,知道打不過,老巢的位置也被殷正茂所探查,林阿鳳為避官兵進剿,準備前往呂宋。”
“若是朝廷肯招安與他,他打算前往呂宋擊敗大佛郎機人,以求喘息之機,若是不成,也就不用朝廷剿了。若是朝廷不肯招安與他,他懇請殷公莫要與大佛郎機人一道,共同絞殺與他。”
呂宋被大佛郎機人滅了,消息傳回了大明,林阿鳳面對殷正茂壓力太大了,林阿鳳打算跑路,跑去呂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只求殷正茂放他一條生路,不要再追殺他到呂宋了。
“諸位以為呢”張居正說完了林阿鳳的條件,文華殿內略顯沉默。
萬士和手指不停的掐算,開口說道“就在剛才,咱們剛召見了大佛郎機人的特使,把海寇放到呂宋去,是不是有點不大好顯得朝廷出爾反爾”
王國光思慮再三說道“據海防同知奏稟,大佛郎機人在呂宋設立了造船廠,他們賣給大明的船,就是來自呂宋。”
譚綸聽聞,立刻眼前一亮,開口說道“海寇做的,又不是我們大明做的,萬尚書,你怎么能憑白污蔑朝廷清白朝廷就知道林阿鳳跑了,哪里知道他跑去哪里了”
“我們這不是知道了嗎”萬士和立刻爭辯的說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知道林阿鳳要去哪里,這,多少有點不大好吧。”
王國光頗為感慨的說道“大明的船,確實不如大佛郎機的船,呂宋本是我大明朝貢國之一,現在被紅毛番所覆滅,什么都不做,萬里海塘諸國,如何看待我們大明”
大明軍威不振,萬里海塘諸國不肯臣服,之前的海寇林道乾跑去了暹羅,大明傳旨暹羅索要,暹羅番王不僅不把海寇林道乾交出來,暹羅番王還把海寇林道乾封為都夷使
連暹羅番王這種阿貓阿狗都跑出來,騎在大明的臉輸出了。
這就是軍威不振的結果。
呂宋被大佛郎機所滅,大明若是真的什么都不做,那才是有損朝廷威嚴。
張居正極為感慨的說道“矛與盾相性而生,則必然有斗爭,這就是矛盾普遍存在于無窮萬物,則斗爭也普遍存在于無窮萬物,我們和大佛郎機國也有矛盾,朝廷禁其買賣生絲,就是利益的矛盾。”
“那么在呂宋這件事,我們和大佛郎機國也有矛盾,我們需要振武揚威,也需要呂宋這個聚集天下貨物的良港,就放林阿鳳闖一闖,諸位以為如何”
“無不可。”譚綸表態,單純的招安不利,可是林阿鳳要真的能滅了盤踞呂宋的大佛郎機人,并不是不能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