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笑著說道“隆慶元年起就開始修,徐階修完、高拱修,高拱修完,元輔先生修,這五百六十六卷,修了快八年了,其實早就修完了。”
“主要是關于胡宗憲的問題,始終不能定性,前段時間不是給胡宗憲平倭正名了嗎也給了謚號,把他平倭的事補進去了。”
“這還是萬尚書催得急,元輔先生也是為難,一頭是他的老師徐階,一頭是平倭君子胡宗憲,禮部著急要看,否則講不清楚祖宗成法,元輔先生能如何只能給胡宗憲正名了。”
譚綸真的用盡了全部的力氣,才憋住了笑,否則失儀要被拉出去打屁股的
朱翊鈞是什么是常有理。
所有的鍋往萬士和腦袋一扣,都是你萬士和的錯,伱還來問為什么這么快修完了,不是禮部要得急,至于將元輔先生陷于這等不尊師長的境地嗎
萬士和,就是個筐,啥都能往里面裝。
“這這這臣的確是要得急,但是這修國史是一件如此嚴肅的事兒,怎么能草草結束呢”萬士和做了最后的掙扎。
朱翊鈞立刻說道“萬尚書可萬萬不能這么說,你這么一說要得罪很多人呢。”
“修史的可不僅僅是元輔先生,監修的是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溶總裁副總裁還有次輔呂調陽,禮部右侍郎申時行還有翰林院學士馬自強、禮部左侍郎汪鏜、掌翰林院事王錫爵、翰林院侍讀陳經邦、修撰、編修、承直郎、檢討、承務郎、纂修等等,晉黨那個王家屏、范應期也在其中。”
“你這一句話,翻了一船的人,可不能胡說。”
沈一貫也在加一級官的名單之,因為沈一貫為胡宗憲正名。
修史名單冗長,朱翊鈞沒有挨個點名,就是把總裁、監修、副總裁,編纂等主要人物點了點,還有鴻臚寺序班之類的朱翊鈞沒念出來,這一份名單那么長,唯獨沒有他張四維。
葛守禮顯然知道這件事,頗為不滿的說道“怎么,萬尚書不著急看了還是為了族黨排異,不勝不止,拿這國史當成黨爭的由頭”
王家屏和范應期,是晉黨,但他們是葛守禮這個新晉黨的忠實擁躉,那真的是唯葛公馬首是瞻。
“絕對沒有,修完了,那就修完了吧。”萬士和聽聞,終于嘆了口氣,他真的盡力了,屬實是沒料到,首輔這么陰險,居然趕工期
皇帝的確答應了張四維回朝,但是沒有完全回來,沒有修史的功勞,他還想進內閣,那就真的是難如登天了,申時行、王錫爵都排在了他的前面。
“沒有疑問的話,那就讓張四維這樣還朝吧。”朱翊鈞將手中的奏疏遞給了張宏說道“下章吏部。”
吏部尚書張翰接過了奏疏,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已經完全理解通透,思前想后說道“元輔先生處置有方”
這件事就是王崇古在宣大趕工期,張居正也在朝中趕工期,就看誰先趕完工期,結果張居正走的快了一步,張四維痛失修史大功,別說入閣了,就算是想坐在這文華殿,那也有得爬了。
朱翊鈞看著萬士和笑著說道“萬尚書既然要看,就到三經廠抄錄一份給萬尚書便是,對了,萬尚書也為朕注解一番,萬尚書注解一卷,朕就看一卷,朕德涼幼沖,史書還是看不太明白,有勞萬尚書了。”
“萬尚書要是不想做,就讓申時行申侍郎做也行。”
朱翊鈞能看懂,他就是監督萬士和讀書,萬士和既然要看,那就看仔細了,看明白了而且還要注解,讓小皇帝看得懂才行
做不好這件事,萬士和這禮部尚書也別當了,申時行剛剛修完了史,憋著勁兒拱萬士和腚下的座位呢。
廷議在吵吵鬧鬧中繼續,唯獨萬士和跟失了魂一樣一言不發,張四維沒了修史的功勞,還怎么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