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龍也不氣,一直等到了水寨的聚賢堂他才被放了出來,之所以要被套著,是水寨的海寇也擔心,這是大明朝派來探察敵情的探子。
大明的參將鄧子龍剛剛從麻袋里放出來,就聽到了一聲兇狠的咆哮聲“鄧子龍,你好大的膽子殺我那么多兄弟,還敢親自登島”
鄧子龍一露面,在場的大當家、二當家、三當家,就發現,的的確確是大明參將鄧子龍,這張臉,就是化成灰,海寇們也認識
這張臉就是海寇們的噩夢,還有一個噩夢叫陳璘。
鄧子龍好整以暇看了一圈,笑著說道“我手下沒有冤魂,伙同倭寇、紅毛番、黑番燒殺搶掠咱們大明百姓,我為了大明,為了大明的百姓,平倭殺敵,浴血奮戰,我怕什么倒是你們,應該怕吧。”
鄧子龍很狂,狂到二當家和三當家猛地站起來,抽出腰刀就準備砍人了到了匪寇的地頭,還這么狂妄,簡直是找死
大當家林阿鳳一拍桌子憤怒的說道“坐下之前你們非要入寇,一戰就被打掉了兩百多條船,三萬余人再多說一句,立刻送去沉海”
林阿鳳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海寇這個營生,都很年輕,很少有活過三十歲的,有一頓沒一頓,生活很苦,泰阿翁是少數命長的海盜,也只有四十二歲。
江湖義氣、戰爭禮節之類的,都有類似于不殺來使的表述,殺了來使就代表著不死不休,不殺來使,就表示還有一個溝通的可能與渠道。
鄧子龍笑著說道“這是個明白人,吵那些誰對誰錯,沒有必要,人嘛,都要向前看,咱們聊點有用的,大當家確定了要投降如果是的話,咱們就坐下來好好聊聊。”
林阿鳳沉默了下說道“是招撫。”
林阿鳳也不是嘴硬,他總要跟手下人交待,如果不這么說,手下的海寇很容易理解為,大當家把他們賣了,換了印把子。
所以他只能說朝廷招撫,竊是不是偷的問題,鄧子龍并不打算過分爭執。
沒必要爭論對錯,這么大股的海寇,大部分都是走投無路被迫落草為寇的窮民苦力,他們被藁稅、谷租、鄉部私求被逼的走投無路,才當了海寇。
沒有人天生是海寇。
而站在大明的立場,蕩寇平倭,是大明軍兵必須要做的事兒,殺入寇賊人,維持一方安寧,那是他們作為軍將的使命。
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才會短兵相接,去年打了一仗,而斗爭的結果,是大明大獲全勝。
“好好好,招撫招撫。”鄧子龍不是讀書人,他才不會咬文嚼字,無論是怎么樣的說法,事兒辦了就行。
鄧子龍看著二當家和三當家,笑著問林阿鳳“你們所有人都同意被招撫嗎如果同意的話,那我可代表朝廷、殷部堂接受你們,如果有人不同意的話,你們內部先商量好”
“我已經到這里了,殷部堂很有誠意了。”
林阿鳳嘆了口氣說道“自然是同意的。”
此時的南澳島海寇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新鮮血液了,而且還在不斷的流失。
隨著大明平倭和安民的齊頭并進,窮民苦力但凡是有口吃的,也不會落草為寇,而且隨著大明勢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之夭夭,水寨也有了分崩離析的趨勢。
聲勢浩大的升龍幫,最多三百多條船,四萬余人,現在越來越少。
而且也經歷了數次的火并,萬不得已,林阿鳳也不會放棄老巢,跑到呂宋搏命去。